日本无线供电专利在智能机和汽车占优势
2016-02-18 15:22:00   来源:环球网
内容摘要
日本专利厅在此前“年度专利申请技术动向调查”中,调查非接触供电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动向,查明了一些情况(PDF格式的调查报告概要)。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调查的主要内容。

非接触供电技术即无线供电技术,顾名思义,是无需插头与插座接触、无需电线的状态(无线)下输送电力的技术。其原理早已为人所知,并且已经应用到了各种商品中。

早在20世纪末,就有很多产品采用了非接触供电技术,旨在提高容量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组成功利用磁共振方式,实现了最大传输距离达到几米的大功率、高效率非接触供电。消息一出,社会对非接触供电的关注度激增,研发也一下子活跃起来。

非接触供电现在的主要用途有智能手机等移动产品、纯电动汽车(EV)等车辆。下面来看这些用途按申请人统计的专利申请数量。

智能手机等移动产品用非接触供电的申请数量为精工爱普生114件(第1位)、索尼93件(第3位)、松下82件(第4位)、三星电子104件(第2位)、LG电子63件(第5位),日本和韩国家电厂商的申请数量较多(表1)。精工爱普生在2007年到2009年期间曾大量申请专利,但之后有所减少。

对于移动产品用非接触供电技术,日本的家电厂商申请了多项专利,重要的是在今后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移动产品发展小型和轻量化的需求强烈,采用非接触供电技术需要紧凑地安装构成无线受电部的多个部件,例如线圈、铁芯、屏蔽和控制电路等。

在改良移动产品的线圈和铁芯、改良多个部件的配置上,日本企业的技术具有优势。但部件芯片容易被仿制,需要提防技术外流。日本企业要想在移动产品用非接触供电技术上保证利益,一方面要促进受电部的模块化,以防仿制,一方面还要推行因地制宜地使用专利和技术经验的知识产权战略,采取防御措施。

日本的汽车厂商正在积极开发EV等车辆的非接触供电。车辆在停车场等室外充电的机会多,为了保证方便、安全,应对车辆与供电设备之间存在雨、泥、金属片等异物的对策、应对泄露电磁场的对策、应对供电设备与停车位置错位的对策等显得尤为重要。日本企业也为解决这些课题申请了许多专利,在技术上拥有优势。在今后应当发挥优势,进一步推动与车辆用非接触供电相关的技术开发。

在基于电波的能量采集领域,微波方式的非接触供电技术是热门候选。对于这项技术,日本籍申请的专利最多,由此可以推测,日本在基于电波的能量采集上拥有潜在的技术实力。为了将强大的技术实力运用于基于电波的能量采集,日本企业应当努力推进研发。(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