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利昂限制见成效 南极臭氧空洞正在缩小
2016-07-05 14:30:51   来源:National Geogrphic
内容摘要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气候科学教授斯赞·所罗门(Susan Solomon)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知名科学杂志《Science》上刊文称,他们通过观察证实南极地区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缩小。他们公布了臭氧层恢复的相关数值,这也是世界首次用严密证据证实臭氧层的恢复。

科学家证实南极臭氧空洞正在缩小.jpg


美国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通过观察证实南极地区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缩小。

臭氧空洞的大小受到气象以及火山活动的影响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尽管有所缩小也并不代表大气环境正在恢复。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发现臭氧层自2000年起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并推测其有逐渐恢复的倾向,然而2015年10月臭氧空洞的大小却达到了史上最大值,完全否定了科学家们的设想。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气候科学教授斯赞·所罗门(Susan Solomon)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知名科学杂志《Science》上刊文,公布了臭氧层恢复的相关数值,这也是世界首次用严密证据证实臭氧层的恢复。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化学家马里奥·莫利纳(Mario Molina)和夏洛特·罗兰德(Sherwood Rowland)于1974年曾在杂志《Nature》上刊文称,氟利昂气体会对臭氧层造成危害。当时氟利昂作为空调、冰箱等电器的制冷剂被广泛使用,正在大气中迅速积蓄。

在地面上使用的氟利昂上升到大气中并到达平流层,在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下会被分解并生成氯原子。尽管氯原子能够被大气吸收,但是由于大气吸收能力有限,因此残留的氯原子会破坏臭氧。化学家马里奥·莫利纳和夏洛特·罗兰德凭借此项研究,获得了199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尽管该研究的结论受到了化学界众人的猛烈抨击,但是在11年后即1985年,英国的研究团队证实了南极上空大气臭氧空洞的存在,同时也证实了这两位科学家的正确性。平流层的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射来的有害紫外线并保护地面上的生态系统,臭氧层被破坏会导致射至地面的紫外线量大增,人类和动物患皮肤癌的几率升高。

◆时期很重要

1980年代,人们开始意识到臭氧层正在遭受破坏,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急速下降。1987年,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禁止使用含氯氟烃产品,自此以后臭氧浓度再未出现大幅下降,但浓度值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即使是现在,南极上空每年还是会出现臭氧空洞。8月时南极的冬季,这个时期臭氧空洞开始形成,其大小在10月会达到最大值。因为10月份臭氧空洞的大小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所罗门教授的研究团队将通过气球和人造卫星勘测到的9月份数值,与大气层状态的统计模拟数值进行了比较。

调查发现,近年来臭氧空洞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千米的时期越来越晚,这是代表臭氧空洞成长水平的一项指标,时期的延迟也就意味着臭氧空洞有缩小趋势。研究小组认为,臭氧空洞较以前缩小了400万平方千米以上,深度也逐渐变浅。

所罗门教授称,值得关注的是臭氧层出现空洞的时期越来越晚了。空洞形成的时期越来越晚、空洞本身的面积越来越小、深度越来越浅。独立进行的各项观测数据都显示臭氧层有所恢复。

研究小组表示,实际观测到的数据与气候模拟系统推算的数据相同,大气中氯原子量的减少是造成臭氧空洞缩小的主要原因。

所罗门教授认为,2015年臭氧空洞如此异常是由4月智利卡尔布科火山(CalbucoVolcano)的爆发引起的。火山爆发让大气中微粒子四散,南极地区大气平流层的云量大增,导致大气中氯原子活化进而破坏了臭氧层。

◆重大环境问题仍有解决希望

本次发现不仅证实了臭氧层的恢复,也意味着人们所期待的改善环境规划开始上轨道了。正是有害气体排放的减少带来了这种变化。

所罗门教授表示,臭氧层的恢复速度很慢,完全复原最快也得等到本世纪中期。臭氧层的恢复是世界上众多科学家、技术人员、外交官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换来的。这也进一步告诉人们,面对重大环境问题应该勇于挑战解决。

(本文由科技世界网编译,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