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小鸟隔着蛋壳唱歌:传递信息设定后代成长速度
2016-08-24 11:11:03   来源:人民网
内容摘要
就像怀孕妇女对着腹中胎儿说话一样,某些鸟类在孵蛋时,也会隔着蛋壳放送歌声。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2016年8月18日表示,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协助将破壳而出的雏鸟适应气候暖化。

    1.jpg


    某些鸟类在孵蛋时,也会隔着蛋壳放送歌声,就像人类进行胎教一样。它们唱些什么?有没有可能和外部的温度有关?研究人员认为不无可能,因为有些鸟蛋不受外部温度影响,当准鸟爸妈孵蛋时,温度保持在近摄氏40度左右。

  这项发表在《科学》(Science)期刊的研究,检视斑胸草雀(zebrafinches)独特的习惯。这种鸟会对着将要孵化的蛋唱歌,尤其是在摄氏26度以上炎热气温时,以及孵化近尾声时。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的马利耶特(Mylene Mariette)和布坎南(Katherine Buchanan)因此录下歌声,放给孵化器内的鸟蛋听。在热天气孵化前,对其中一些蛋播放成鸟一般呼唤的歌声,其他则放送准鸟爸妈特别的歌声。

  听着准鸟爸妈歌声孵化的雏鸟,生长速度较慢,身材较小。小巧的身材可能代表幸存的优势,因为在炎热的气候下,身体体积小较容易降温。

  研究人员相信,这些歌声胎教以某种方式影响雏鸟的成长,因为在孵化最后1/3的阶段,雏鸟开始发展体温调节系统。

  这项研究表示,“斑胸草雀爸妈隔着蛋壳传递周围高温的讯息,可以设定后代发展的速度。”

  研究人员说,倘若这种胎教策略被发现存在于其他动物,意味着有一种前所未知的幸存机制,协助生物适应全球暖化。 


    气候变暖将影响迁徙水鸟分布

    全球变暖会对野生动物产生各种影响,改变物种种群的地理分布即是其中之一。一项由来自16个国家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最新研究表明,过去25年来,由于欧洲冬季不断变暖,白秋沙鸭越冬种群的分布已向欧洲的东北部转移。

    白秋沙鸭分布于欧洲和俄罗斯北部,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森林或森林附近的湖泊、河流、水塘等水域,非繁殖季节则喜欢栖息在湖泊、江河、水塘、水库、河口和沿海地带。在欧盟国家区,这种鸟类只在瑞典和芬兰繁殖,而在非繁殖季节则迁徙至欧盟的西部和南部,在淡水湿地和浅海区越冬。

    研究人员利用来自欧盟16个国家自1990年以来的“国际水鸟普查”数据,评估了气候变化对白秋沙鸭冬季种群分布的影响以及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欧盟鸟指令》设立的特别保护区网络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白秋沙鸭在欧洲东北部越冬的种群数量,已由20年前的不足6%,增加到如今的33%;而且过去25年来,在欧洲东北部《欧盟鸟指令》划定的特别保护区内,白秋沙鸭越冬种群数量增加的速度比非保护区快两倍。研究证实,特别保护区和精心设计的保护区网络由于维持了高质量的栖息地而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表明保护区更有利于物种适应气候变化。

2.jpg

    

    然而,研究结果也强调了欧盟特别保护区网络存在的严重差距,特别是欧洲北部地区设立的保护区严重不足。20多年前,许多国家划定了他们的特别保护区,当时没有考虑到如今快速出现的环境变化。如今,在拉脱维亚和瑞典,超过80%的白秋沙鸭在非保护区越冬,在芬兰几乎所有的白秋沙鸭都在特别保护区网络之外越冬。研究人员表示,研究结果将促使政策制定者重新审查欧盟的保护区网络,以确保保护区的设立能跟上白秋沙鸭和其他物种的保护需求。

    过去25年来,欧盟建立起一个包含近2.6万个保护区的巨大网络,覆盖欧盟所有成员国,总面积超过75万公顷,约占欧盟陆地总面积的18%。得益于该网络,欧洲湿地等重要生境遭到破坏和退化的状况已经停止,整体状况得到改善。研究人员称,由于气候驱动的物种分布区的变化在未来还将继续,因此,迫切需要更新各个国家的特别保护区网络。在欧盟整个范围内建立一个全面的保护区网络,是《欧盟鸟指令》和自然2000网络的最终目标,但为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努力。


    鸟类体型变大 是气候变迁还是全球变暖所致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们指出,鸟类体型增大以抵抗恶劣的风雪天气与气候变迁有关系。

  一项贯穿40年的研究发现,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鸟类与25—40年前相比,体型明显增大。

  例如知更鸟,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翅膀增长了八分之一英尺,体重增加了0.2盎司。

  平均而言,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鸟类体重和翼展都增加了2%—5%不等。

3.jpg

  

    研究人员指出鸟类体重的增长能帮助其在全球气温上升的大环境下度过越来越不稳定的气候状况。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了《全球变化生物学》上,与先前的研究意见相左。

  一项生态法则——博格曼氏法则——说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体型会有增大的趋势,这种改变或许是为了保持体温。

  按照该理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为了适应全球气温上升,体型应该变小。

  以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研究生瑞伊-古德曼为首的研究人员写到:“先前来自世界其他地域的研究证明了鸟类的体型是缩小的,可以用伯格曼氏法则和全球气候变暖来解释这些变化。”

  “因为我们的研究结果不支持这一模式,所以我们提出生活在加利福尼亚洲中部的鸟类,它们体型变化不是全球变暖所致,而是受到了气候变迁的影响。”


    研究表明欧洲动物难以跟上气候变化的速度

    涉及11000种鸟类和蝴蝶的研究表明,很多欧洲动物面临生存威胁。根据一项国际性的研究,在欧洲,动物和昆虫在被冠以“气候债务”的新现象中正在丧失跟上快速的气候变化的“斗志”。

  科学家在迄今最大规模的同类研究中,对过去20年中11000种以上的鸟类和蝴蝶进行了分析。在首次发布了部分数据的同时,科学家揭示了随着较高的气温北移,物种是如何跟不上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鸟类落后于正常的气候带,平均达到了212公里,而蝴蝶则是135公里。

  根据专家在《自然》杂志中的描述,一些鸟类,比如斑姬鹟无法适应渐渐升高的气温,而且没有自然而然地向北迁移到较为凉爽的地区。

  自1995年以来,英国斑姬鹟的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半,研究人员认为,由于气温升高,这类鸟的生殖繁育能力较过去在下降。其他鸟类,例如金鸻,由于传统的食物来源消失了,目前濒临灭绝。鸻的主要食物来源——大蚊在气温升高后难以生存下来。

  专家认为,面临生存威胁的物种只是冰山的一角。在跟踪监视之列的大约是9400种鸟类和2100种蝴蝶。之所以选择鸟和蝴蝶,是因为关于它们有大量的数据资料。有关英国蝴蝶的史料记录从15世纪开始就有了。科学家认为其他动物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科学家还发现鸟类和蝴蝶数量之间的差距在拉大,而这对鸟类的食物供应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为很多鸟类的主要食物就是毛虫。

4.jpg

  

    先前的看法是,鸟和蝴蝶会迅速对气候变化作出回应,因为它们拥有长距离飞行的能力。目前,还不清楚该现象将会怎样影响更大的生态系统。

  英国保护蝴蝶协会的追踪监测项目负责人汤姆·布雷勒顿说:“所有的动物都应生活在气候适宜的空间。目前,气候带在向北移动。我们发现的情况是,我们正在失去适宜在凉爽环境生存的蝴蝶。”

  现在,有专家建议一些处于灭绝边缘的物种应该在灭绝之前被迁移到新的气候空间。“这在以前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布雷勒顿先生说,“我们是让这些动物走向灭绝,还是扮演一下上帝的角色,把它们迁到过去从来没有生活过的新环境当中?”

  致力于气候变化研究的英国鸟类协会首席生态学家詹姆斯·皮尔斯-希金斯指出:“有些动物在气温高的环境中会患病死亡,尤其是一些可能受干旱影响的动物。如果冬天太过暖和,有些昆虫难以适应,比如需要冬眠的成年动物。如果天气寒冷、环境潮湿,它们就会发霉死去。不同的动物对气候条件的要求非常不同。而该研究关注的就是广泛而整体的系统。”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