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坚持把创新发展放在首位
2016-09-23 14:22:12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内容摘要
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坚持把创新发展、先行先试摆在首要位置,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五个通道,不断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成都高新”区域品牌价值在“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2015中国品牌发展论坛”120家区域品牌中名列第三。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成都高新区,由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组成。成都高新区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全国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坚持把创新发展、先行先试摆在首要位置,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五个通道,不断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2016年1—6月,示范区新登记各类型企业1.5万户,同比增长88%,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企业114户;新增注册资本(金)844.4亿元,同比增长149.2%;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二);引进海外留学和博士创业人才230人,新增高层次创业人才367名,引进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进区开展科技攻关。“成都高新”区域品牌价值在“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2015中国品牌发展论坛”120家区域品牌中名列第三,成都天府软件园蝉联“2015年度全球最佳服务外包园区—中国十强”。


一、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

(一)积极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出台了《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引导在蓉高校采取合作实施、转让、对外投资和实施许可等形式自主处置科技成果。2016年3月,西南交通大学出台科技成果管理九条新规,探索“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的管理新模式,职务发明人经申请可与学校按3:7比例共享专利所有权,目前已有50项职务科技成果进行了确权。
   (二)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对接平台建设。与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建立“校(院)地”协同创新机制,推动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及团队30多万人(次)参加“菁蓉汇”系列活动,获专业投资机构意向投资1亿余元。在国内率先成立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注册资本10亿元,支持建设产学研联合实验室99个,在重点产业领域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1个。
   (三)加快推进成果孵化和产业化载体培育。加速建设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研究院、清华大学四川能源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等10余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环四川大学创新创业街区、电子科技大学“一校一带”、双流区大学科技创新园、环电子科技大学知识经济圈、环西南交通大学智慧城等校地科技成果转化区。


二、着力打通创新创业市场主体融合对接通道

(一)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重点设立3个5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院校地协同创新、大企业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制定出台“创业十条”,每年投入10亿元支持创新创业,引进了三位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的邵斯达克成都高新大核酸研究院、中美前沿生物医药夏普莱斯产业研究院、四川省生物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示范区聚集各类人才25万余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85人、占四川省总数的38%。
   (二)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主题活动。推动“创业天府菁蓉汇”主题活动走进美国波士顿、北京中关村,“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搭建起众创空间、机构投资者、创业项目和个人的对接平台。探索设立全国首家“双创”交易大市场,开展创新科技成果场内转让、创业项目众筹、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创新创业增值等服务。
   (三)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近三年,示范区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8196件,占四川省的25.6%,占成都市的35.4%;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734件,占四川省的25.5%,占成都市的36.1%。


三、着力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

(一)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产业基地。高规格编制《成都市军民融合发展规划(2015-2020年)》,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园区体系和政策体系。加快建设以成飞公司和成飞民机公司为主的航空整机产业基地、以西南物理研究所为主的激光产业基地,以中国电科10所、29所、30所为主的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以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为主的核动力产业基地,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主的银河596产业基地。

(二)积极推动民企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民口企业取得军工资质,通过配套、协作和自主研发等方式进入国防领域,川大智胜、海特高新、汉科计算机和华都公司等部分企业已经成为重要武器提供商,近几年每年增加军工产品研制保密资质的单位超过50家,全市累计达到314家。中电科(成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航空科技文化博览中心等70个军民融合重点项目正抓紧建设,总投资达435亿元。

   

四、着力打通科技金融结合通道
   (一)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债权融资产品链。以政策担保贷款为核心,采取信用增强措施,引导科技支行、科技担保、科技小贷等加大科技信贷产品创新,设计开发出服务面广的“统贷统还”产品,反担保物要求低的“成长贷”产品,纯信用的“新创贷”产品,投贷联动的“新三板”股权质押产品,大力推广针对外贸企业的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力度。
   (二)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产品链。以政府引导基金为重点,设立80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带动社会化天使投资机构投资7500万元;并设立15亿元银科投资基金,参股子基金数量达到17支,募集资金规模近50亿元。打造西部最大的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盈创动力”,吸引53家国内外知名金融服务机构入驻,与近100家投融资机构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五、着力打通国际开放合作创新大通道
   (一)高起点推动对韩合作。2015年10月,中韩创新创业园落户成都。打造总面积25万平方米的菁蓉国际广场,将其作为中韩创新创业园的核心载体,形成全国首个以国际创新创业为特色的众创空间集聚区,目前已有韩国投资伙伴株式会社(KIP)、韩国DK集团等一批合作项目相继落户,引进孵化器22家、科技创业企业120家、储备项目500余个。成功举办首届中韩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和2016成都“菁蓉汇?中韩文化节”,进一步促进了中韩文化交流。
   (二)持续深化对欧合作。与美国硅谷、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北京中关村等全球创新高地探讨发起成立世界一流园区联盟,打造定期交流平台,促进共同发展。7月,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签订合作协议结为“姊妹园区”,双方互设代表处,开展“导师计划”等交流合作。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等出席讲话并见证签约。依托“ICON云端”项目,加快“中国—欧盟中心”项目落地,建设欧盟商贸展示交易中心、欧盟技术交易中心、中欧双创孵化中心、欧盟及全球500强企业总部基地中心、欧盟成员经济发展促进机构办事中心和多功能中心6大功能区,打造中国西部与欧盟进行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以促进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深度融合为主线,打造中欧合作示范性项目;与英国范堡罗国际有限公司合作,争取2019范堡罗国际航展落户成都。连续举办十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和四届“科技企业欧洲行活动”,推动中欧企业在资本、品牌经营、市场拓展、跨国技术转移与交易、项目开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