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产协议难以治本 油价上涨空间有限
2016-10-21 16:27: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内容摘要
OPEC将于2016年11月底在维也纳召开会议。2016年以来,油价已上涨了45%至每桶52美元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对产油国携手应对全球供应过剩问题的憧憬。但后市能否涨到每桶60美元,业内普遍认为难度较大。

专家指出,在世界经济疲软的背景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艰难达成的减产目标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原油等大宗商品供大于求的格局。因此,石油产量即便有所降低,石油价格也不一定会下降,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风险很大。

OPEC将于2016年11月底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如果产油国认为有必要,这次会议达成的减产幅度可能比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达成的协议规模高出1%。俄罗斯也于近日宣布俄罗斯准备加入OPEC的产量协议,开展冻产甚至减产活动。但市场仍然担心此举或难以重新平衡石油市场供求。


减产换不来降价

此次阿尔及尔减产协议的艰难达成对产油国而言显得格外珍贵。OPEC轮值主席、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业部长哈利勒表示,OPEC国家同意将产出目标设定在每天3250万~3300万桶的区间内。这一水平较2016年8月的OPEC产出目标减少了0.6%~2.1%。哈利勒说,未来OPEC将成立技术性委员会,研究限产的实施机制,加快市场的供需再平衡进程。

不过,高盛分析师日前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虽然近期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的官方言论加大了减产的可能性,但是石油大国利比亚、尼日利亚以及伊朗方面却暗示石油市场要到2017年才会实现平衡。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指出,此次减产协议在短期确实会对国际油价有一定影响,但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供大于求的原油市场格局。“其实,OPEC是一个很松散的组织,历史上其决议执行情况一向较差。加上此次减产的幅度并不大,因此国际油价不会进入大幅上涨的周期。”董秀成分析道。

据《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6)》分析,在石油供给来源中,只有占到全球产量40%的OPEC成员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的减产,其他非OPEC国家或者诸多企业协调减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不具有可行性。以增产最多的美国来看,美国国内有数千家石油生产企业,集中组织协调这些企业减产保价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再要求更多国家加入减产行列就更不可能。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看来,这就意味着,如果OPEC国家为了保价而限产,在其先行采取减产行动后,如果价格上升了,非OPEC国家不仅可以不减产,而且可以通过继续增产获取好处,价格会继续承压。OPEC国家不仅换不来收入的增加,而且其市场份额还将受到侵蚀。尤其是通常作为最后市场调节者的沙特阿拉伯清醒地意识到了这种可能的局面,因此,其吸取了20世纪80年代的教训,强烈拒绝减产。


油价上涨空间有限

2016年以来,油价已上涨了45%至每桶52美元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对产油国携手应对全球供应过剩问题的憧憬。但后市能否涨到每桶60美元,业内普遍认为难度较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蒋先玲表示:“世界经济结构正在调整,也包括石油产品结构的调整,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市场对石油的需求逐渐减少,因此,降低油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石油市场的供求问题。”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