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气道异物 留意“无症状的安静期”
2017-01-21 15:04:59   来源:人民网
内容摘要
春节将至,家长要警惕儿童气道异物。通常,孩子发生异物误吸是有症状可循的。比如,有发热、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等表现,部分病例有声音嘶哑或失声的症状。如无呼吸道感染而突然无故剧烈咳嗽,家长们要重视“异物吸入”的可能性,更要留心“无症状的安静期”。

近年来,中国儿童气道异物的病例越来越多。气道异物,临床上一般是指喉、气管及支气管外入性异物。这属于一种儿科急症,严重时可危及儿童的生命。春节期间,家长看管、照顾孩子不周,最易发生气道异物。花生、松子等坚果及果壳皮,笔帽、玻璃球、塑料纸等物品是最为常见的“祸首”。专家提醒,儿童被异物侵入气道后,初期往往会出现“无症状的安静期”,极易导致病情延误、误诊。

对于家长来说,儿童气道异物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专家建议,3岁以下小儿不应喂食花生、瓜子、豆类及其他带核类食物。在儿童进食时,不要追跑打闹以免其跌倒导致误吸;不要惊吓、逗乐、责骂,以免其哭闹误吸异物。同时,家长要教育孩子改掉口含笔帽、哨、小玩具的坏习惯。如发现孩子口中含有异物,要耐心劝导其自行吐出,不可责骂或强行挖出,以免使异物被深吸入气管、支气管。小孩呕吐时,应该把他的头偏向一侧,使其容易吐出,避免吸入气管。

一旦发现可疑异物吸入,应将孩子送往就近医院救治。若发现孩子气道梗阻情况严重,需要立即自救,可采取Heimlich(海姆立克)急救法。对幼小儿童的操作方法是救护人坐着,让儿童背靠救护人坐在其腿上,救护人用双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向后上方挤压患儿的上腹部,挤压后随即放松;也可将儿童平放仰卧,救护人用上法进行挤压。

Heimlich手法自救虽有成效,但也可能产生合并症。如:肋骨骨折、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或撕裂。若救治者手法不熟练、操作过于紧张、小儿不配合,则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如孩子仅是呛咳、轻度喘息时,应立即前往医院耳鼻喉科或急诊室首诊。我们反对家长用手伸入孩子嘴中抠取,这样做往往会将异物推至声门下,导致完全性的气道梗阻直至死亡。

需要家长特别留意的是,当异物被吸入支气管后,可滞留于与异物大小及形状相应的气管或支气管内。此时,患儿可能不会出现症状,或仅会轻度咳嗽、呼吸困难。如果孩子不明所以,或是有意隐瞒,这种病例就容易被忽视。因此,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无症状的安静期”。等时间长了,将引发患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等疾病,严重者还将并发气胸、纵隔气肿、心力衰竭等。

另外,气管异物的症状很容易与几种疾病的症状发生混淆,在此介绍这些病的临床症状,以便家长理解。一是支气管哮喘:常有反复喘息发作,有过敏体质或家族病史,雾化平喘治疗往往有效。二是肺炎:支气管异物极易误诊为肺炎,但肺炎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及发热等症状,肺部常有湿罗音,而无明显的单侧呼吸音降低。三是支气管内膜结核:通常有与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史,结核菌素实验阳性,长期有低热、乏力、盗汗的表现。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