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行业观察:2018年OA办公软件行业大盘点
2018-12-13 09:50:18   来源:互联网
内容摘要
协同OA办公系统作为技术导向型服务软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随之发生变革,“永恒不变的只有改变”,市场普及化程度、OA研发技术的变革和企业应用场景的变化都是OA系统的产品变革源动力。 OA系统的产品变化由消息、文件传递到IBM的Lotus 1-2-3电子表格数据库软件,并最终演化成现在的OA软件;…

协同OA办公系统作为技术导向型服务软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随之发生变革,“永恒不变的只有改变”,市场普及化程度、OA研发技术的变革和企业应用场景的变化都是OA系统的产品变革源动力。

image.png

 

OA系统的产品变化由消息、文件传递到IBM的Lotus 1-2-3电子表格数据库软件,并最终演化成现在的OA软件;应用也由局域网内的邮件、短消息共享发展到信息文件在网络上的工作流转,大量的信息在数据库和云端中交互。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智能移动设备的大众化,办公自动化已实现“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多场景”演变。而今天的OA系统软件已经完全按照政企单位实际需求进行应用定义开发,OA系统产品定义和形态已经成熟。

OA系统萌芽 中国OA行业大佬诞生

20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尚未普及,企业办公人员每天需要面对堆积成山的纸质文件和成千上万的客户电话表单。企业管理者开始寻求通过电子途径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一方面降低能耗,一方面提升效率,早期邮件办公和短消息办公开始出现,借助计算机网格化功能实现信息和资源交互。

 

image.png

国内协同办公思想开始萌芽,企业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计算机代替人力进行资源共享和文件传递将有效控制遗失、泄密、存储空间、耗材支出,并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OA系统实现了异地信息、文件传送和资源互通,成为突破办公空间限制更加有效的途径。

与此同时,泛微创始人韦利东,通达创始人高波、华天动力创始人陈秋男、点击科技王志东等一批中国OA产业的先行者,已经开始思考OA办公系统的应用价值,并先后在2000年前后付诸实际行动相继开发OA系统软件。直到今天,这些早期的OA从业者对OA产业发展仍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互联办公初露端倪 OA系统进入新纪元

1983年莲花公司出品非编程类电子表格软件Lotus 1-2-3,集表格计算、绘图、数据库分析于一身,被IBM收购后在兼容机系统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被视为电子表格软件的开山鼻祖。1989年Lotus全球用户超过3000万,IBM所提出的群件产品概念,开启了网络协同办公新纪元,此视为协同办公软件的开创时代的变革。

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Internet和网络应用群件产品发展和壮大,Lotus推出了Lotus Domino,微软同期推出.net编程语言,共同为OA技术奠基,后因替代性的技术革命而逐渐被OA开发商放弃。1999年,SUN公司发布一种功能更为强大和简单易用的编程语言——Java,并在随后的5到10年间迅速成为OA厂商开发主流技术,市场占有率超过75%。

image.png

 

产品的变革源于技术的变革、源于市场需求的提升,是OA系统发展历程的必然选择,Java在取代Domino和.net成为OA系统主流语言使其更具安全性、适应性、开放性和稳定性。

在此期间,诞生了泛微OA、致远OA、华天动力OA、蓝凌OA、合强OA等一批OA厂商,OA系统进入到“产品定位概念期”,为了能够让政府企事业单位能够更生动的理解OA系统软件的作用,基于OA办公系统的产品特色,泛微提出了“协同管理”的概念,华天动力提出了“智慧协同”“工作流”等概念,让OA系统产品作用更加具体化。

OA厂商群雄逐鹿,OA系统四强争霸

2000年前后,协同办公系统作为独立软件产品从群件产品中完全分离出来,形成独立市场,国内开始涌现一批专注于协同办公系统研发厂商,包括现今老牌厂商泛微、致远、华天动力、蓝凌等,均诞生于这个时期,泛微、致远、华天动力共同选择Java作为OA开发语言,即便是蓝凌,也在发展后期转投Java阵营。

OA软件经过近20年的发展,大浪淘沙,到今天逐渐形成了四强争霸的局面。

image.png

 

OA系统诞生伊始,各品牌厂商开始探索OA发展方向。泛微首先提出了“协同管理”产品概念,初次为OA系统产品应用做了定义,其产品针对不用的使用人群和使用方式,主要有5个产品版本,其产品人群特征明显,但显然没有对不同行业应用进行细分,产品主打“普适性”,其旗下“e”系列OA产品完全围绕“协同管理”概念而展开,“e-cology8.0”版本为其主打产品,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提供解决方案,功能较为全面;2014年开始主推移动OA产品,并单独注册新的网站域名来推广移动OA的概念。

泛微OA软件主打中高端市场,价格较高,由于其产品功能多,在易用性和用户体验上有一定的劣势,因功能多结构较为复杂,版本通用等特性导致二次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

image.png

 

致远协创更名“致远互联”,着力打造“协同+”的互联办公平台,致远主要产品线有3个,其中A8系列产品是其主打产品,A8以实现大企业内部行为管理为导向,并侧重知识管理和工作流转产品功能;致远A6面对中小型企业,产品特色在协同工作、公文流转和知识管理上;致远M1主攻移动领域。

由于致远与用友之间的特殊关系,早期曾被用友收购,后因用友发展自己的OA系统,致远OA脱离用友体系。但其借助用友渠道迅速发展自己的渠道代理商,使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致远OA在产品打磨上下了一番功夫,与华天动力OA相争的“工作流”概念,是对现代企业办公的应用特性的高度总结。

致远OA与华天动力OA的产品理念较为相近,两者在市场上主打“工作流”概念,尽管“工作流”概念的所属已经无从考究,但从互联网检索到的早期OA系统技术文章显示,华天动力OA采用“工作流”的产品功能概念要早于致远。

image.png

 

华天动力提出“智慧协同”,赋予协同管理“智慧”概念,其OA产品主要有8个产品线,其OA产品主要以应用企业的性质和行业应用不同而划分,旗舰版、集团版、专业版、多语言版、政务版、平台版、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等功能版本,其多语言版本在国内独树一帜,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深受跨国企业青睐,数据显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在使用其多语言版本OA系统;其产品的“魔方架构”、“智能报表”、“工作流”等3个特色功能,颇有以技术实力说话的架势。

华天动力OA是典型的“技术派”,较为专注OA系统的技术研发,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其OA产品分类较细,行业应用场景较多。

华天动力OA产品也是“工作流”概念的忠实推动者,与致远在“谁是工作流缔造者”上一直存在争议,在长江以北地区与致远OA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与致远相比,华天动力品牌知名度具有一定的劣势。

image.png

 

蓝凌“让工作更智慧”,侧重集成知识管理平台并开始打造全新移动工作平台,知识管理KMS构造大中型组织专业知识管理平台;协同工作平台EKP提供多场景移动OA工作应用体验;指挥平台EIS为成长型企业打造引动办公平台;KK打造企业“大连接”移动办公平台;蓝凌的早期客户以OA产品定制化为主,与泛微在大型客户上争夺较为激烈,蓝凌也是一家比较侧重OA技术研发的公司,相比泛微OA,蓝凌在市场宣传上处于绝对劣势地位。

OA系统厂商的OA产品各有特色,时代在发展,产品在进步,对于用户来说,只有合适的软件,不存在完美的软件。通过对各OA厂商所提供的试用版OA体验,不难发现:尽管各个厂商的OA产品基础功能相同,但是其产品的研发侧重点均有不同。

image.png

图为OA厂商产品应用评价表

泛微OA的OA产品特征是“全高大”,功能全,价格高,概念大;致远OA的产品特征“全都有”,功能全,都还行,有渠道;华天动力OA的产品特征是“全特技”,功能全,特好用,技术派;蓝凌OA的产品特征是“全要大”,功能全,要移动,大客户。

OA产品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OA系统的市占率体现了OA系统产品受市场的欢迎程度。泛微、致远、蓝凌、华天动力这4家OA厂商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40%,充分说明了其OA产品被市场的认可程度。

近20年,OA软件大军潮起潮落,早期知名的OA产品合强OA已经淡出了我们视线。

image.png

平台化、信息化、社会化、移动化是OA系统赋能国内企业管理的四大趋势。在近10年OA技术发展已趋向同质化,各大老牌厂商开始围绕产品和新领域市场展开新一轮“血战”。

成势铸鼎  移动OA开创时代新篇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hone,开启智能手机时代,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开始出现,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超过4亿的智能手机用户。

OA办公系统作为一种立足PC端操作的管理软件在早期与“移动化”相去甚远。过去用户只能在电脑上进行办公,在应用OA系统时会被操作时间和地点所限制,而现在企业管理者在OA系统实际应用中的“手机时间”会超过“电脑时间”,社会精英阶层开始流行手机办公。

image.png

 

          (2011-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分析)

而从移动网民与非移动网民渗透率对比中发现,未来5—10年移动互联网渗透率将达到60%以上,手机网民比重将接近100%,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

泛微OA、致远OA、华天动力OA、蓝凌OA都已经布局移动OA市场,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移动OA产品,泛微OA、华天动力OA、蓝凌OA都打造了自己的移动APP,同时也与微信、钉钉等移动应用进行打通,为用户提供全平台OA办公系统。

移动OA办公系统是大趋势,苹果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而谁又能成为移动办公时代的扛鼎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