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鸭养新模式:让小鸭与水稻一起成长
2016-04-13 17:03:00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内容摘要
稻鸭共作技术就是在稻田放养雏鸭,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的粪便可作为肥料,利于水稻生长。​

近日,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办公室武深树主任与湖南农业大学黄璜教授、博士生导师一行到临武调研临武鸭生态养殖,计划与舜华鸭业公司合作,推广新型稻田养鸭模式。

稻田养鸭是一种自然生态水稻种植技术,让鸭群与水稻、昆虫、水生物、杂草等构成食物生态圈,鸭粪取代了化肥,鸭子的走动防止了病害的发生,鸭子吃虫代替了农药,鸭子啄食、走动替代了除草剂。同时,由于鸭群的田间活动,更有助于植物对土壤营养的吸收。完全不需喷洒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的鸭稻共作方式,能最大限度、有效地利用稻田内的资源,兼顾鸭子的成长和水稻的生长,产出的鸭稻米绿色生态、营养健康。

黄璜教授表示,近年来郴州临武鸭产业化发展迅速,培育出了舜华鸭业等一批养殖龙头企业。郴州的养殖品种、养殖条件、养殖氛围以及成熟的养殖技术发展稻田养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推广新型稻田养鸭模式,将进一步扩大郴州鸭业养殖产业化、品牌化优势,推进种养平衡、种养结合,提升种养综合效益。


稻鸭共作须把握以下要点

鸭种选择:为避免鸭吃秧苗和压苗情况,注意选用体型较小的品种。有条件的可选择野鸭和家鸭的杂交种。

育雏:放鸭前45天要求鸭雏出壳(时间约在5月1日前),选择公鸭和母鸭1:4的比例进行培育。在家喂养时应选择有水地方,让小鸭在水中锻炼,并且固定一种方式(如叫声、吹哨等)训练鸭雏,以便放到田间后喂养时听从口令,同时做好防疫,精心育雏。按稻田面积计划购进鸭雏(扣除10%死亡率),确保足够数量。鸭品种应选择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最好是本地鸭。

放鸭前准备。提前准备好周围护网、鸭舍材料,在放鸭前将稻田四周用塑料网封闭护好,防止鸭子跑到邻近稻田。鸭舍建在稻田埂上,鸭舍高度为80厘米,长为180厘米,宽为140厘米,在上部和西侧或北侧封闭,鸭舍内高出地面,防止鸭子受潮湿,每公顷设2—3个鸭舍。

放鸭数量。每公顷稻田放鸭100—120只,田间杂草多的多放,否则少放。放鸭时公鸭和母鸭的比例配成1:4,以便增强田间的活动能力。

放养时间。插秧后1—2周,待秧苗成活后,将1—2周龄的雏鸭放入稻田。刚孵化的小鸭在1—2周龄之间,雏鸭应放在鸭舍里饲养,并在鸭舍里放置一些浅底的盛水容器,供雏鸭进行锻炼。将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因为鸭子喜食稻穗,所以水稻抽穗时就要将鸭子从稻田里收回。

放水深度。稻田里水的深度以鸭脚刚好能触到泥土为宜,使鸭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搅拌泥土。随着鸭的成长,水的深度逐渐增加,整个田面都要保留适当水深。

人工饲喂。为了给鸭提供辅助营养,一般每天晚上喂饲一次。早晨和中午一般不喂,喂多了鸭子就吃草少,活动少。辅料以碎米、米糠、小麦为主,或者用玉米加鱼粉的混合饲料,也可用成鸭的配合饲料。喂量以稻田内的杂草、水生小动物的量而定。后期如果鸭大草少,适当增加喂食次数,可以加速鸭的生长,提高鸭的商品价值。(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