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凯希: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
2016-04-29 16:12:00   来源:环球网
内容摘要
盖欧尔格·冯·贝凯希(1899年6月3日-1972年6月13日)美籍匈牙利物理学家、生理学家。贝凯希发现声音是以一连串的波形沿基底膜传播。1961年贝凯希因发现内耳耳蜗部分分析和传送声音的物理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金。

盖欧尔格·冯·贝凯希(Georg von Békésy,1899年6月3日-1972年6月13日)美籍匈牙利物理学家、生理学家。

1899年6月3日他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外交官家庭。早年他在瑞士波恩大学攻读化学,后入瑞士苏黎世大学、德国幕尼黑大学和匈牙利布达佩斯大学读书,于1923年获布达佩斯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曾在匈牙利邮政部工作,1939-1946年间任布达佩斯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1946年起他在瑞典卡罗琳斯克研究所为研究人员。1947年他移居美国。

贝凯希曾在几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工作过。他对听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制作了两个耳蜗模型和一些高灵敏度仪器,揭示了听觉过程,将不同类型的耳聋进行区分和采取准确的治疗方法。

19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就知道人的听觉最重要的振动组织是耳蜗基底膜,贝凯希发现声音是以一连串的波形沿基底膜传播,并在膜的不同部位达到最大振幅和低频声波的最大振幅部位接近耳蜗的末梢,高频声波的振幅部位接近入口或底部。他还证明声调的响度取决于神经感受器的位置及涉及的感受器数量,从而确立了“行波学说”。

1961年贝凯希因发现内耳耳蜗部分分析和传送声音的物理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金。1972年6月13日,他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去世,终年73岁。他的著作有1960年的《听觉实验》和1967年的《感觉的抑制》。(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