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博士,以色列生物学家、化学家,第一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以色列人,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南京大学名誉教授,南京大学化学与生物医药科学研究所所长。1947年生于以色列海法,1981年在以色列海法工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8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80年在以色列海法市工学院任教,1992被聘为教授。2004年与以色列科学家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Irwin Rose)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一种蛋白质降解的重要机理),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13年12月19日当选中科院生物化学部外籍院士。
200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名科学家——两名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和一位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Irwin Rose),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他们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如同砖头,而蛋白质则如结构复杂的建筑。正如同有各种各样的建筑一样,生物体内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有不同的结构,也有不同的功能。通常看来蛋白质的合成要比蛋白质的降解复杂得多,毕竟拆楼容易盖楼难。
蛋白质的降解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比如人吃进食物,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就被降解为氨基酸,随后被人体吸收。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简单的蛋白质降解酶如胰岛素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家对这一过程研究得较为透彻,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认为蛋白质降解没有什么可以深入研究的。
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多肽由76个氨基酸组成,它最初是从小牛的胰脏中分离出来的。它就像标签一样,被贴上标签的蛋白质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垃圾处理厂”,在那里被降解。
这三位科学家进一步发现了这种蛋白质降解过程的机理。原来细胞中存在着E1、E2和E3三种酶,它们各有分工。E1负责激活泛素分子。泛素分子被激活后就被运送到E2上,E2负责把泛素分子绑在需要降解的蛋白质上。但E2并不认识指定的蛋白质,这就需要E3帮助。E3具有辨认指定蛋白质的功能。当E2携带着泛素分子在E3的指引下接近指定蛋白质时,E2就把泛素分子绑在指定蛋白质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指定蛋白质上就被绑了一批泛素分子。被绑的泛素分子达到一定数量后,指定蛋白质就被运送到细胞内的一种称为蛋白酶体的结构中。这种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垃圾处理厂”,它根据绑在指定蛋白质上的泛素分子这种标签决定接受并降解这种蛋白质。蛋白酶体是一个桶状结构,通常一个人体细胞中含有3万个蛋白酶体,经过它的处理,蛋白质就被切成由7至9个氨基酸组成的短链。这一过程如此复杂,自然需要消耗能量。(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科技世界网)
每天的新鲜事从不间断,那么十一七天假期里…
世界级GeekPwn黑客大赛澳门站将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