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葆仁:高分子合成和有机合成化学家
2016-01-20 17:23:00   来源:光明网
内容摘要
王葆仁(1907.1.20—1986.9.12),男,化学家,江苏扬州人。1907年1月20日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今扬州市江都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化学系。创建同济大学理学院和化学系,为中国的物理化学工程作出伟大的贡献。

王葆仁,字爱予。1907年1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父亲王锡山以教书为生,对他薰陶很深。王葆仁自幼体弱多病,但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92年,他考入东南大学化学系,除依靠半工半读维持学习外,还赡养母亲、接济姐弟;在十分艰辛的条件下,他完成了大学学业,1926年毕业时,还不满20岁,被留校任助教。

1933年王葆仁以名列榜首的成绩,前往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当他将在国内已完成的5篇论文送交导师索罗普时,颇受赞赏,遂免去一切考试和预修课程,直接做博士论文。王葆仁用两年时间完成并通过了论文答辩,是化学方面获得英国博士学位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1935年秋,他应德国慕尼黑高等工业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歇尔的邀请,赴该校任客籍研究员。

1936年王葆仁回中国任同济大学化学教授,并筹建理学院,兼任理学院院长与化学系主任,成为当时同济大学首次担任高级职务的中国教授。

20世纪40年代王葆仁的研究领域转到合成染料与药物研究方面,兼顾理论研究。在湄潭浙江大学,他曾指导学生制备海昌蓝、DDT、味精、研究中药鸦旦子和合成磺胺新衍生物的药物等,以期找到疗效更高而副作用又少的磺胺类药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高分子科学在中国完全是空白。1953年国家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王葆仁从他原来从事的有机化学毅然转入高分子,在中国开拓了高分子化学研究工作,并为之奋斗了30余年。(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