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读书有益于延年益寿 平均寿命要多两岁
2016-08-05 09:43:54   来源:环球网
内容摘要
研究人员分析了3635名50岁以上受试者在参与一项大型健康调查时的数据,他们都回答了一些与阅读相关的问题。此次研究发现,与不读书的人相比,在长达12年的后续回访中,每周读书最长三个半小时的人的死亡率要低17%,每周读书超过三个半小时的人的死亡率则低了23%。

    1.jpg

    

    你知道吗?读书能够延年益寿。

  研究人员分析了3635名50岁以上受试者在参与一项大型健康调查时的数据,他们都回答了一些与阅读相关的问题。

  科学家将这些样本分成了三组:不读书的人,每周读书时间最长为三个半小时的人,以及每周读书时间超过三个半小时的人。

  此次研究发现,喜爱读书的人以女性居多,通常受过大学教育,并且属于高收入人群。因此研究人员将这几个因素选定为控制变量,此外还有年龄、种族、健康状况、抑郁状况、工作状况和婚姻状况。

  与不读书的人相比,在长达12年的后续回访中,每周读书最长三个半小时的人的死亡率要低17%,每周读书超过三个半小时的人的死亡率则低了23%。喜爱读书的人的平均寿命比一点书都不读的人要多两岁。

  研究人员发现爱读报纸和期刊的人身上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但关联性要更弱一些。

  “每天只要读半个小时的书,生存优势就比一点书都不读的人多了很多。”此次研究的高级作者、耶鲁大学流行病学教授贝卡·R·莱维(Becca R. Levy)说道,“并且在根据财富、教育情况、认知能力和其它许多变量进行了调整之后,这一优势仍然存在。”


读书也是一种治病方法 看报也能降压

    读书不仅有利于健康,还是一种治病方法,俗称“读书疗法”。近年来,“读书疗法”在国外被广泛运用。如德国、英国的不少医院都设置了“患者图书室”,鼓励病人阅读,加速健康步伐。意大利则成立了“诗药有限公司”,出版具有不同主治功能的诗集,供病人对症选读。

    读书是一种涉及人们整个身心的活动。当排除所有的杂念,沉迷于书的世界里时,不仅可以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而且也是一种积极的身体放松和精神享受,起到调达神志、平衡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当工作生活尤其是疾病压力加大、精神感到紧张的情况下,适时读一些好书,就会使自己超越现时处境,进入到书中的世界中去。心理上的压力被解脱了,心情也得到了放松,从而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精神往往会随之而变得愉快、振作。

    读书有益身心健康

    首先,“用进废退”。多读书、勤动脑,可使脑细胞老化减慢,可保持头部血液流畅,能使人的脑细胞新陈代谢加快。故有关专家告诫说,脑细胞的特征是“用进废退”。因此,人们应该多读书,不仅要读那些浅显易懂的书,而且应该多读些需要动脑筋的书。不读书动脑,缺少信息刺激,大脑功能得不到发挥,脑内特殊生物活性物质的水平就会降低。若长期如此,则大脑的功能就会逐渐退化,分析判断能力下降。而勤读书、勤动脑,能促进脑神经及感官信息运动中枢神经活跃,能积极地改善和增强脑功能。

    其次,调节情感。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晋朝大诗人陶渊明曾说,他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则说:“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这说明,读书具有调节情感,解除烦恼、抑郁的功能,可使思想得到陶冶,智慧得以开掘;可使心灵得到净化,排除各种私心杂念,胸襟更加开阔。

    “读书可以治病”古籍早有记载

    汉朝的刘向曾明确指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也。”这既是比喻,又是实指。人的见识多了,境界就高,心胸宽阔便能自行化解各种忧思烦绪,心态就自然乐观,达到祛病弃症、心身健康的目的。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记得有个“读书祛头风”的故事。说的是曹操有“头疼”的痛疾,时常“头紧缠索巾”,疼痛难忍,苦楚万般,但当他读了敌方文官陈琳写的措词激烈笔锋犀利的《讨操檄文》时,惊出了一身冷汗,顿感头疼痊愈。类似的故事在《唐诗纪要》中也有记载,讲的是某人读杜甫诗而痊愈之事。南宋诗人陆游,享年85岁,其长寿秘诀有一条是嗜书如命,他“饮水读书贫亦乐”,以读书舒心养性,寻求乐趣。这类事例,不胜枚举。

4.jpg

    

    书籍的“医用价值”

    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好的书籍、文章、诗歌,宛如心理疏导的医生,高尚情操的导师。人们常读之,显然是一种精神食粮,可防止空虚,助人消除烦闷,解开忧郁,忘却痛苦。读书疗法,作为治病的一种疗法或辅助疗法,几乎对各种慢性病、心理疾病患者,都有一定的解闷、排忧、疏导、怡情功能。科学家证明,读优美典雅的诗篇,有利于胃溃疡的愈合;读笑话、喜剧和小品之类的书,有利于神经衰弱的医治;读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古典名著,可治心烦意乱;读故事生动、幽默风趣的小说,可治精神抑郁等。

    提倡“读书疗法”

    “读书疗法”不仅可以治病,起到一剂药物的作用,而且对修身养性、病后康复等无不益莫大焉。因此,在以养生保健为时尚的今天,更应该广泛宣传大力倡导进而普遍应用,使其为全民健康服务。

    对于“读书疗法”,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有切身的体会,他曾撰文说“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他品尝到了读书的乐趣;清代戏曲大家李渔也说,“予生无他癖,惟好读书,忧藉以消,怒藉以释,牢骚不平之气藉以除”,他读书读出了延年益寿之道;而今人陕西的百岁老者李本善说的更为直观实在,“读书使人聪明,胸怀坦荡。若不读书,人就会愚昧无知,精神空虚,神不守舍,很不利于健康”;就连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中也有“聚精会神是养生大法”这样的记载,而读书则是聚精会神的最佳境界。

    近年,国外对“读书疗法”也十分重视,如德国的医院专门为病人开设了图书阅览室,鼓励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配合读书,以促进身体康复,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意大利一些医院的门诊医生,还特意将病人依据病情需要应读些什么书籍开列在处方里,赫然与那些灵丹妙药为伍,而病人也已习以为常毫不稀奇,并严格按照处方要求找来那些书籍来读,普遍反映良好。

    以上这些,说明古今中外对“读书疗法”都有不同程度的介入和应用,并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以期取得更进一步的成果。但也勿庸讳言,在我国“读书疗法”时至今日尚未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有意识地用它来治病防病者更是寥寥,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卫生健康部门、防疫医疗单位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们,对“读书疗法”给予足够的观照特别的重视,大力提倡身体力行,总结经验广泛推广。相信,“读书疗法”蔚然成风之日,定是我国人口素质、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之时,同时,肯定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之花盛开怒放之时。

     

【老年人读书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活中有很多的老年人都会有读书的习惯,我们知道好好的读书,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老年人读书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不要看一些伤感的书籍,同时也要选择性的读书,那么,老年人读书需要注意什么呢?

    1、每日一读。读书能增长自身的知识,提高修养,老人经常读书,可多思考,这样能让大脑经常处于活动状态,动得多了脑子自然也就灵活多了。但是老人读书时一定要选择安静我环境,太过吵闹对老人的视力和听力都会有损伤。

    2、宜读短篇书。老年人的精力有限,不能长时间的看书,所以建议选择一些篇幅比较短的书,最好是一段一段的故事类的,这样既能看书,又不损害健康。

2.jpg

    

    3、选择性读。老人退休后,在家可以多看下每天的报纸,了解当下的形势,能减少跟儿女间的代沟。除此之外,可以多看些笑话类的,愉悦身心。其他的书,如书法、名人传记、历史、养生之类的书都能提高自身修养,陶冶性情,对老人的身体大有裨益。

    4、要学会记笔记。读书并不是读了就完事了。老人的记忆力所下降,看过的不会马上记住,所以有时想到却挤不出话来。平时看书时可以准备一本笔记本,随时把好的故事、好的语句、自己的心得看法记录下来。其目的是活动活动大脑,练练写作,日积月累,坚持久了,总会有进步、有收获的。

    现在大家知道了老年人读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平时我们应该认识老年人的身体变化情况,一定要学会阅读,平时也要注意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事项,很多的人并不适应生活,所以,要多培养自己的兴趣。


【让孩子真正爱上读书的8个小妙招

  读书习惯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而婴幼儿时期是培养好习惯的黄金期,如何才能抓住黄金期,让孩子真正爱上读书?下面为您推荐以下8个方法。

   1.全家人一起读书。要想让孩子从小就爱上阅读,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状态,最关键的是要在家庭中营造读书的氛围。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傅春胜告诉记者,孩子人格的塑造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都是在模仿认同与游戏中完成的。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较差,模仿能力却很强,阅读兴趣的培养往往很难通过说教达到目的,最好还是父母做好示范。父母爱读书,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孩子就会认同读书这种生活方式,久而久之自然会受到熏陶,也爱上读书。

  2.父母多给孩子读书。在孩子建立阅读习惯初期,父母陪读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读书热情。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声音和肢体接触是最值得留恋的,父母不妨把这些元素融合到阅读行为中,在孩子有兴致时,把他揽到身边,一起声情并茂地品味书中的图片和故事,这可以大大增强孩子阅读的乐趣。需要提醒的是,在孩子3岁前最好不要指读,也就是指着文字一个字一个字的读,那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不妨等孩子开始对文字感兴趣、喜欢问问题时再指读。而且,父母或孩子情绪不好时最好不要读书,因为坏情绪可能会让孩子对阅读留下负面印象。也不要把读书任务都教给“讲故事机”,那样会丧失很多宝贵的亲子时光。

  3.学会分享与交流。傅春胜说,学会分享与交流书中的内容,能让阅读带来的乐趣加倍。所以,不光要让孩子读书,还要多与孩子分享与交流书中的内容。分享的过程不仅能让知识二次传播,还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孩子在分享的同时可以获得别人的认可,对读书的热情自然更加高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读他们喜欢的书,共同探讨书中细节或评价主人公;当孩子长大一些,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读书会,学会与别人分享读书的体会。

3.jpg

  

    4.选择孩子喜欢看的书。对于成人阅读来说,面对浩瀚书海,“读好书”很关键。但对孩子来说,建立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习惯是第一位的。所以,在购买图书时,最好选择孩子喜欢看的书,不要按照父母的喜好给书分优劣。选择绘本时,图片要大,最好一页一图,而且图片要形象生动,布局清晰;故事要有逻辑性,情节简单,语言富有节奏感。此外,父母也不必太看重分龄书目,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发展阶段也不一致,不必过分拘泥。

  5.允许孩子“玩”书。孩子的阅读兴趣,往往是从爱上玩书开始的。很多孩子小的时候喜欢拍书、摔书,甚至撕书、咬书,但这恰恰是孩子爱上书的表现,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是通过口和手来探索感兴趣的事物的。妈妈最好不要轻易制止,一定要宽容对待,以免破坏了孩子对书的兴趣。如果担心孩子撕坏了书太可惜,可以给他买一些不易破坏的布书之类的,或者换一些广告纸、过期杂志之类的让她玩弄。

  6.读书时不要总考孩子。大部分孩子是在各种“考试”中长大的,就连还不会说话的宝宝,都总会被问“哪个是老虎?”“飞机在哪里?”但在孩子读书时,太过频繁的“考试”可能会扼杀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傅春胜提醒,亲子阅读不能目的性太强,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让孩子单纯享受读书和开阔眼界、学习知识的过程,那样孩子才能真正爱上读书。

  7.尊重孩子独特的阅读方式。成人阅读往往按部就班,孩子却不然,由于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不稳定,所以常常会出现反复阅读同一本书或同一个页面、哗啦哗啦地快速翻书、拿着书倒着看等非常态的阅读行为。遇到这种情况,不少妈妈会赶紧纠正,生怕孩子养成不好的阅读习惯。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也是对阅读兴趣的独特表达,父母应适当予以尊重,不要过度干涉,以免影响了孩子的阅读热情。

  8.多鼓励和夸赞。每当孩子读完一本书,不妨及时予以鼓励和夸赞,比如,竖起大拇指赞美他读得认真,用掌声庆贺他又读了一本好书,或称他为“小知识分子”等,这类正面反馈可以大大激发、巩固幼小心灵的阅读热情。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