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冰盖融化不断加剧,南极洲正在面临着海平面持续升高的威胁。另一方面,科学家们对南极的探索从未止步。
据英国媒体报道,近期,6组科学家不畏严寒、大风、干燥等极端天气,深入南极洲探索考察,拍摄到美丽惊人的照片。
他们分别到最冷的区域进行探索,拍摄到的视频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收录到“南极洲”系列纪录片之中。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到,在冰川覆盖的世界,晶莹剔透的白雪映衬着万里碧空。
南极洲有6个月极昼和6个月极夜,科学家们在最严酷的气候条件下,研究这块土地是否可能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并详细地记录下每一个探索成果。这个纪录片还拍摄了斯科特基地,企鹅们点缀着高高的冰山,鲸鱼在冰冷的海水里遨游。
在纪录片的第一集里,有个考察小组在研究埃里伯斯火山(Mount Erebus)的内部构造,另一小组正在探索罗斯陆缘冰(南极洲最大的陆缘冰),还有一个小组正在追踪鲸鱼的行踪,每个小组的研究对于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都有很大的意义。在第二集里,研究人员正在经历着极端恶劣的天气,研究基地不得不终止所有的任务,躲在帐篷里,等待暴风的平息。
海平面升高使得冷冻南极洲融冰
海平面升高使得冷冻南极洲融冰。据英国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提供解决全球气候转暖的一种激进方案,将南极洲融化冰水进行冷冻处理,这一方案将有助于处理海洋温度升高产生的问题。
近期一项研究发现20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幅度超过过去29个世纪,科学家发现20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了14厘米,是没有全球气候转暖效应下海平面升高幅度的两倍。
这一方案是德国波兹坦气候效应研究所科学家提出的,虽然融化海水可以冷冻成为固体冰,但是这将使南极海岸更多冰块流入海洋。
总的来讲,这需要当前全球十分之一的能量供给平衡目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研究报告负责人、德国波兹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卡特娅·弗雷勒(Katja Frieler)说:“本世纪末,海平面将升高大约40厘米,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非常极端,但是应对全球海平面升高问题是很棘手的。”
燃烧化石燃料产生温室气体排放,驱使全球气温升高。因此海水热膨胀、冰川融化和冰盖缓慢升高海平面,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几千年时间。
在不衰减的气候转暖趋势下,海平面将逐年升高。相关的保护措施主要取决于经济状况,尤其是经济落后的沿海地区,海平面升高趋势令人堪忧。
卡特娅说:“我们提出的这个方案是牺牲无人居住的南极洲,将融化的南极海水再冰冻起来,可能理论上可以拯救全球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
南极洲水下现神秘外星人基地 或隐藏时空隧道?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但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南极陷入困境,很多的专家都南极去考察,惊奇的是,不仅发现了神秘的水下外星人基地,还发现了隐藏在地球上的时空隧道,下面小编带你看。
日前澳洲科学家用一组无线电望远镜,收到了50亿年前一个银河系发送出来的信号,信号里有氢气的印记。氢气是组成星球的重要物质,多数银河系里都充满了氢气。遥远星座传来的光线会变得微弱,也可能会遭到粉遮蔽,不过,氢气可以穿透重重阻碍到达地球。
天文学家在澳洲西部装设了36个碟子,接收外层空间传来的讯息。他们最近从“天坛”星座方向,接收到从一处银河系发出的无线电波信号。
信号里有氢气的印记。氢气是组成星球的重要物质,多数银河系里都充满了氢气。遥远星座传来的光线会变得微弱,也可能会遭到粉遮蔽,不过,氢气可以穿透重重阻碍到达地球。澳洲天文学家说,能侦测到这组太阳系出现前的银河信号就表示,这套无线电望远镜也可以收到其他遥远银河系的讯号。
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雪龙”号抵达澳大利亚
2016年11月15日上午,历时两周海上航行,搭载着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完成了本次科考的第一航段任务,抵达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我省科研人员杜志恒(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同船抵达。“雪龙”号计划于12月2日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
据悉,弗里曼特尔港是澳大利亚西部的重要港口,也是各国科考船往返南极的重要补给基地。在弗里曼特尔港期间,“雪龙”号将为后续航程补充装备、淡水、生活物资,还需为中国南极中山站、长城站准备新鲜蔬菜、水果等越冬物资。同时将有35名科考队员在此上船,随队一同前往南极开展科考作业。本
次科考期间,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 601”将在世界上首次实施此类飞机降落南极冰盖最高区域冰穹A的计划。为此,“雪龙”号在弗里曼特尔港加装了800桶约120吨航空煤油,并将携带一辆新型雪地车,用于“雪鹰601”降落昆仑站时进行机场跑道平整工作。这是“雪龙”号赴南极前的最后一次物资补给。“雪龙”号11月2日从上海港出发,经过14天的航行抵达弗里曼特尔港,完成第一阶段航行任务。在这里进行3天休整后,“雪龙”号将于11月18日再次起航,开始第二阶段航行任务。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