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释疑北京“APEC蓝”关键因素
2016-02-22 11:59:00   来源:人民网
内容摘要
研究人员发现APEC会议期间二次气溶胶的水平有了显著降低。研究人员认为PM2.5的降低与相对应的二次气溶胶颗粒物前体的减少密切相关,二次气溶胶颗粒物前体的减少让二次气溶胶颗粒物减少了两到三倍。

APEC蓝 科技世界网

 

近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业乐及其研究团队根据当时监测到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减少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二次气溶胶颗粒物前体的释放,是可以有效抑制二次颗粒物形成的关键。研究人员表示,源排放控制是降低颗粒物的主要因素,山谷风起到辅助作用。

北京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实现的多日蓝天被网友称为“APEC蓝”。孙业乐及其研究团队从2014年10月15日至11月13日期间,在北京气象铁塔不同的高度进行了同步的气溶胶例子测量。研究人员发现APEC会议期间二次气溶胶的水平有了显著降低。

据介绍,二次气溶胶颗粒物是指由大气中一些气态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化学转化或物理过程而生成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物,是PM2.5的主要来源,其中二次气溶胶颗粒物前体多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研究人员认为PM2.5的降低与相对应的二次气溶胶颗粒物前体的减少密切相关,二次气溶胶颗粒物前体的减少让二次气溶胶颗粒物减少了两到三倍。不过空气中的一次气溶胶颗粒物水平并没有明显变化,研究人员认为是由于机动车排放、烹饪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