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小鸭种出5308亩有机稻米
2016-12-19 16:19:19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内容摘要
丰都县近年来采用稻鸭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利用稻田鸭吃杂草,稻田鸭粪直接还田,鸭棚鸭粪和稻秸混合堆肥后还田和生产水稻无土育秧基质等,整个生产过程无废物排出,并且节肥节药省工。

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

近年来,丰都县采用稻鸭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在栗子乡大力发展有机种植养殖基地,形成了有机农业内部物种共生、用养结合的生产体系。目前,该县已通过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有机水稻5308亩。


鸭除虫害 助稻生长

丰都县科协农学会高级农艺师彭自抚介绍,所谓稻鸭共作就是采用稻鸭合作的耕种方法来种稻。农民把鸭子养在田里,让鸭子帮忙吃田里的害虫,尤其是吃掉对水稻危害较大的福寿螺。同时,鸭子的脚一直划水,会把田里的水弄混浊,杂草就不容易生长出来。而鸭子的粪便排泄在田里,又是良好的肥料;鸭子在田里走来走去,会刺激植株往下扎根,让水稻长得比较强壮。

“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刺激、松土,反过来,稻田又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以及充足的水、丰富的食物,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彭自抚说。

稻鸭共作与传统稻田养鸭不是一回事。稻田养鸭是把鸭子白天放进去,晚上再收回来,鸭子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鸭子是夜行动物,它不只是白天活动,夜晚、清晨都有活动的习惯。而稻鸭共作正是将鸭子的好处充分利用了起来,役用效果大大增强。同时,稻田养鸭,种稻户与养鸭户往往是分离的,不能协调一致;稻鸭共作,种稻、养鸭完全融为一体,达到了互利共作的目的。


选对品种 合理投放

“不是什么鸭子都可以帮忙耕田,一定要选用体型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活能力强、田间活动时间长、活动量大、嗜食野生生物等役用功能较强的役用型鸭,因为体型较大的鸭品种,容易压倒秧苗、行动迟钝、抗病力不强,在稻田中觅食性和适应性差,较难适应稻田环境。”彭自抚说。

针对一亩田养多少鸭子合适,彭自抚认为,这要根据稻田生物繁茂时期和程度来确定放鸭数量,一般每亩以放15-20只为宜。放养只数过多,对水稻秧苗会造成较大的损害;过少,达不到最佳的除草除虫效果。

“在水稻秧苗移栽后,一般需要7-10天才能活棵,等秧苗活棵后,即可将一到两周的脱温雏鸭全天24小时放在稻田中,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赶鸭上岸。”彭自抚说,一旦鸭子放入稻田,稻和鸭即结为一个互生共利的整体,稻鸭共生的时间在60-70天左右。

为了给鸭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生长环境,彭自抚建议,可在稻田一角或田埂上给鸭子搭一个“家”,让它们能够在里面遮风挡雨。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