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势在必行 “互联网+智能配肥”走进田间地头
2016-04-22 10:00:00   来源:新华网
内容摘要
据数据显示,中国化肥年均施用量目前已突破6千万吨,农作物亩均用量是美国2.6倍、欧盟2.5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提出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近日,在安徽明光市,一场特殊的减“肥”大战正在田间地头进行。通过“互联网+”,目前测土配方施肥正在走向“3D打印”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新阶段。

石坝农业服务中心揭牌现场 科技世界网

 

进入“谷雨”节气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了春种春播的关键时期,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气温回升,降雨增多,春季恢复生长的作物得到了充沛的水分。近日,农业部与中化集团在安徽明光市召开“农企合作助力化肥零增长经验交流会暨2016‘中化情 三农梦’农业服务现场会”,一场特殊的减“肥”大战正在这里进行。

  

云技术实现“化肥版3D打印”

化肥版3D打印 科技世界网在中化集团旗下中化化肥石坝农业服务中心揭牌现场,科研人员演示了智能配肥的全过程:轻点手机APP,通过地图定位或选择乡镇搜索目标地块,屏幕上立刻显示该区域的土壤属性、中微量元素等;接着点击“创建订单”,选择作物种类、目标产量等,界面上就会出现推荐肥料配方及价格,农民通过手机确认就即可支付下单;管理后台审核后,智能配肥机自动按配方混拌原料,输出产品并自动灌包。

就这样,一份份按需定制的“个性化营养套餐”将通过工作人员送到农户手中。大家形象地称其为“化肥版3D打印”。

据了解,这种配肥机由政府出资购买,目前已安装完毕,2016年5月即可正式投入使用。农业部种植业司、中化化肥和当地政府高校在此开展合作。每个乡镇都有拇指信息服务室,农民可去免费查询并打印自家的“测土配方建议卡”。

“我们的‘互联网+智能配肥’项目是工信部在农资领域第一个智能制造项目。”中化化肥总经理助理马跃介绍说,运用新型智能农业服务平台,配方肥直接供应到户,至少减少三道流通环节,相较以前,农民拿肥的成本降低了20%。

 

作物“减肥”势在必行

作物“减肥”势在必行 科技世界网据数据显示,中国化肥年均施用量目前已突破6000万吨,农作物亩均用量是美国2.6倍、欧盟2.5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也提出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

“减量化减的是不合理无效利用的养分。”马跃说,过量施肥、盲目施肥不仅增加成本、浪费资源,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还将给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带来不利影响。“当然,作物是否少用肥料,少用多少肥料都要专业技术系统支持。”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地与肥料管理处宁鸣辉处长介绍,2015年中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5.2%,比2013年提高2.2个百分点。他认为,实现化肥减量要做好“算数”:提升耕地质量水平,提质减肥,做加法;加强有机肥开发利用,促进秸秆利用,做减法;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增效减肥,做乘法。

 

水肥一体,少食多餐,也是减“肥”妙招

智能水肥站 科技世界网除了合理“定制营养餐”,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根据作物需求,实行水肥一体,少食多餐,减少浪费。在古沛镇现代农业示范区智能水肥站,拥有最先进的农业物联网技术。

在农田旁的地台上有三个贮存桶,动动拇指,通过手机APP就能进行启闭控制,3种肥料预混后采用自吸泵抽取进入稀释桶,最后进入水肥一体化管网,实现水肥远程自动滴灌。什么时候滴灌,滴灌多少,都可以在家中通过互联网遥控。

种植户蒋道杭尝到了不少甜头:“以前150亩的地施肥灌水要3至5天,现在3个小时就完成滴灌作业。施肥的人力也从以前的30多人减少到10来个人。过去一亩地施一次复合肥需要40~60斤,现在10斤左右水溶肥就可以了。使用该设备后,保守估计增产30%以上。”

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周海庭介绍:“国外原装进口一套设备需要20万元,我们自主研发了这种半自动化的简化设备,成本只要1万元,该系统还可以节水30%以上。”

当然,马跃坦言,推广现代信息技术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普通农户接受和使用智能设备还存在障碍。“一方面,我们在发展新型规模种植户,进行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培训。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发展类似淘宝代理人或海外代购的农村职业代理人。”

据介绍,中化化肥目前正联合各地政府部门搭建由“智能配肥机+云端数据库+电商平台+农化服务平台”组成的智能农业服务平台。

2016年,中化化肥计划在全国推行50家智能配肥服务站。到2018年,建成1个全国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布局1000个科学施肥服务中心,初步形成农企合作、农民受益、多方共赢的智慧农业服务网络。(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科技世界网

 

相关新闻:

草木知音 植物声频处理技术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利器

农田病了!“生态工程”能否治愈农田生态系统顽疾

精确耕作 智能自动化机器人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