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雄飞:中国昆虫学家、生态学家
2016-04-05 15:45:00   来源:光明网
内容摘要
庞雄飞(1930.8.1-2004.3.25),广东佛山人,昆虫学家。1953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1959年获莫斯科农学院农学副博士学位;华南农业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0年(民国十九年)8月1日,庞雄飞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一个清贫的教育世家,父母均为小学教师。庞雄飞幼时靠父母在佛山开办私立博爱小学过着清贫的生活。

庞雄飞长期从事昆虫学和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害虫生态控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长期研究工作。他在该领域中,改进和发展生命表方法,提出种群控制指数作为定量研究各类因子作用的“算子”;建立害虫天敌及其与其他因子协同作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建立适应于种群控制研究的状态空间方程,打下了种群生态控制研究方法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天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系统整理了中国的瓢虫科,描述瓢虫、赤眼蜂和缨小蜂100多个新种,对其中的重要天敌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其发现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物履历

1930年8月1日,庞雄飞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一个清贫的教育世家,父母均为小学教师。庞雄飞幼时靠父母在

佛山开办私立博爱小学过着清贫的生活。

1938年,日寇侵占佛山,父亲携妇将雏避难到广东山区德庆县凤村圩,次年病逝。从此,母亲一人挑起了继续办学和抚育儿女的重担。当时,年仅10岁的庞雄飞便与兄长一起在上学的同时租地耕种,帮助母亲养家糊口,苦度艰难的岁月。

1942年,庞雄飞在博爱小学毕业后进入南海县第一中学读书,在日寇投降后转学到佛山市华英中学。

1947年,庞雄飞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未能马上投考大学,但他一边在小学教书,一边准备报考大学。

1949年,庞雄飞考入了中山大学蚕桑系,后转到病虫系,师从赵善欢教授﹑蒲蛰龙教授等昆虫学前辈学习昆虫学。

1953年,庞雄飞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并在赵善欢教授指导下攻读在职研究生。

1954年,庞雄飞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北京参加留苏培训。

1955年,庞雄飞被国家选派到苏联留学,在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攻读研究生。在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他主要研究瑞典麦秆蝇﹑玉米螟等玉米害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完成了学位论文并在苏联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有关研究论文6篇。与此同时,他对天敌昆虫尤其是瓢虫科的分类利用和害虫生物防治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广泛收集资料为日后的研究工作作准备。

1959年,庞雄飞研究生毕业获苏联副博士学位后回国,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短暂工作数月后,由时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和华南农学院院长的丁颖教授安排回华南农学院任教。在苏联留学期间,庞雄飞结识了1951年中国选派到苏联莫斯科学习昆虫学的李丽英并相爱。庞雄飞回国后,两人结成爱侣。在华南农学院,庞雄飞一方面从事昆虫学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开始系统研究害虫防治中的生态学基础问题和天敌昆虫的分类利用问题。

1961年,庞雄飞任华南农学院讲师。

1965年和1966年,庞雄飞奉派到古巴支援教育和经济建设。

1977年,庞雄飞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1982年,庞雄飞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农业部昆虫分类与引进研究所进行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

1983年,庞雄飞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1984年,庞雄飞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7年11月,庞雄飞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

2004年3月25日,庞雄飞在广州因病逝世,享年76岁。(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