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中成为网络谣言的帮凶?微信“辟谣小助手”给你真相
2016-06-28 11:08:33   来源:环球网
内容摘要
网络谣言本质上是在网络媒介上传播的未经证实的信息。目前网络谣言横行,许多网友不辨真假,被网络谣言蒙骗。为了还原真相,微信安全团队在《谣言过滤器》公众号内推出“辟谣小助手”服务。

1467083077732225.jpg


网络空间作为一个有别于现实社会的虚拟空间,由于隐匿了姓名、形象、身份等信息,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法律在网络空间的约束力大为弱化,造成网络造谣、传谣的成本和风险过低,从而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而商业利益的驱动,网络推手的推波助澜,加上不明真相的群众无成本的复制粘贴,则强化了谣言的扩散。

谣言与辟谣是时间、事实和传播能力的竞争,但同时辟谣更是澄清事实,释放重要信息回应疑惑的主动行为。针对微信上面谣言不断,微信安全团队在《谣言过滤器》公众号内推出“辟谣小助手”服务。

1467083273869253.jpg微信手机用户需要先关注微信团队开发的谣言过滤器的公众账号,然后将谣言内容或者谣言关键词发送给公众号,辟谣小助手会自动回复相应辟谣结果。官方公众帐号《微信安全中心》也将提供辟谣小助手服务。

“谣言过滤器”的历史消息中还拥有微信团队针对目前最流行的谣言的盘点,用户可以点击历史消息进行查看。基本上目前流行的谣言微信都会做一个盘点,增加大家对于真实的了解。

用户将谣言的关键字,比如“肯德基八翅怪鸡”发送到谣言过滤器,就会得到相应的回复,进行辟谣。而辟谣信息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谣言所涉及相关部门的澄清声明;二、新闻媒体对谣言事件的相关调查报道;三、相关专家或专业机构针对谣言所发布过的相关公共信息。  

不过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许多的谣言关键词得不到回复,这是因为虽然目前小助手已针对流传较广的谣言进行了辟谣,但是还不能覆盖网络平台上出现的所有谣言,因为谣言层出不穷,也给辟谣工作带来了难度。网络的出现也导致了谣言传播更快,因此辟谣看来是个长期的工作,微信团队只能是尽一份力,但是很难完全杜绝谣言产生,只能不停地更新谣言的数据库。

目前谣言过滤器仅支持文字,并不支持诸如图片、链接等,因此用户可以将关键词或者谣言原文粘贴过来,为搜索提供方便。


六成谣言来自微信


1467083121423480.jpg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7(2016)》显示,60.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微信上遇到的疑似谣言最多,该比例远远高于微博的15.2%和论坛贴吧的21.6%,一方面这可能与人们使用微信的频率高因而接触谣言的概率大有关联,另一方面也说明微信平台确实可能成了大量谣言的产地和传播渠道。

《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7(2016)》还揭露了以下的数据,对于十分重要但是真伪难辨的信息,70.3%的受访者都表示“宁可信其有”,只有17.6%的人选择“宁可不相信”。人们认为最常见的谣言主题为健康养生类、食品安全类和人身安全类,同时人们也认为这几类谣言有较高的欺骗度。

“60后”与“70后”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平辈朋友爱转发真伪难辨的信息,而“80后”和“90后”倾向于认为自己的父母长辈爱转发此类消息。说明在人们印象中,中老年人更容易被谣言蛊惑。不过在本次问卷的谣言识别能力得分上,并未表现年龄差异。

对于是否屏蔽经常在朋友圈中转发谣言的朋友,受访者看法不一,34%的人表示会屏蔽该类朋友的朋友圈,29.2%表示不会屏蔽,36.8%表示不一定,说明人们对于朋友转发谣言的行为有一定容忍程度。

受访者转发信息到朋友圈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人,这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因为很多谣言都涉及食品安全、健康养生等实用信息,人们在自己相信之余,也希望能分享给亲朋好友,使他们也从中受益。该行为是出于利他目的,但实际可能使人不自觉地成了谣言传播的帮手。

虽然微信推出了辟谣的服务,但是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更多用户还是要提高自身辨别谣言的意识,不轻信谣言,更不轻易扩散谣言。


食品安全谣言居网络谣言传播量第一位


1467083241992118.jpg社交软件和移动互联网使得人人都是媒体,随时随地都能直播,信息呈现去中心化、发散式、野火式、煽动式特征,“不转不是中国人”“惊呆了”“太可怕了”“出大事了”等“标题党”,有的在短时间内就获得10w+阅读。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分析说,社交媒体上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分为3类:一类是添加剂对身体的危害,一类是被妖魔化的农药,一类是相生相克的传言。

在近年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的监测和分析中发现,社交媒体上传播的食品安全问题中有的确实属于食品安全隐患问题,有的属于科学争议和标准差异、标准缺失的问题,有的事后证实是谣言、传言,有的属于消费科学认知、消费知识缺乏的问题,有的则属于生产企业之间不正当竞争、相互攻讦而制造出来的问题。

    在关注食品安全的人群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41~51岁年龄段的人最关注食品安全,其次是31~40岁、5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23岁以下年龄段人群最不关心食品安全。

  公众最关注的食品品类前十名为奶粉、肉制品、剩菜、瓶装水、食用油、酱牛肉、花生油、牛奶、方便面和牛肉干。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有关“奶粉”的阅读数为775万。食品安全热词前8名为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山梨酸、肉毒杆菌、大肠杆菌和双酚A。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