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文化从古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符号和文明的象征。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近日,由临平区科协主办的“科学探索营”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科普活动项目——历史文化科普实践活动之非遗研学活动,走进塘北村蚕桑文化馆,研习蚕桑文化,探秘古法抽丝,传承春蚕精神。
蚕桑知识课堂
蚕,这位自然界的艺术家,有着独特的生命轨迹,从啃食桑叶到吐丝结茧,每一步都凝聚着对完美目标的执着追求。
活动第一站,大家来到了蚕桑区,这里陈列着各种蚕桑的图文和模型,生动地展示了蚕的生长过程、桑叶的种植以及蚕丝的提取。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图文和聆听老师的讲解,不仅了解了蚕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见识到了各个时期蚕的不同形态,还感受了蚕桑非遗文化那源远流长的历史。
传承清水丝绵技艺
“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以水净漂清而得名,丝绵色白绵软、弹力十足。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参观了非遗传承人原汁原味的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和蚕丝生产技艺,感受了塘北悠久的蚕桑非遗文化魅力,见证了塘北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清水丝绵制作技艺”让青少年明白丝绵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它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验缫丝技艺
一根根细如发丝的蚕丝,既是生命的纽带,也是坚韧与柔美的象征。它们细腻地交织在一起,构建出一个个看似脆弱实则牢固的茧。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拿起筷子搅动煮熟的茧子,挑起丝头缠在纺纱轮上,随着车轮滚动,蚕丝一圈一圈被绕出水面,水中的蚕茧就像一个个会跳舞的小精灵,轻盈地浮动着,充满了活力,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科学与手工艺术的完美和谐。
蚕茧手工绘制
蚕宝宝浑身是宝,吐丝结成的茧成了孩子们创意绘画的天然素材。孩子们精心挑选蚕茧,以画笔为媒,用心绘制五彩图案,将古老蚕桑文化的韵味与自身的创新想象巧妙融合。指尖跳跃间,小动物活灵活现,脸谱韵味悠长,卡通人物跃然茧上,每一幅作品都是孩子们心灵的印记,既展现了文化的传承,又激发了无限的创意。
此次科普研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丰富的蚕桑知识,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体验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与价值,领悟到了蚕桑精神的真谛,更在心中种下了传承非遗的种子。这份独特的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激励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责任感去热爱、去传承这份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作者: 汪金金 来源: 临平区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