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俄罗斯科学家在人的眼泪中首次发现金纳米颗粒
2016-09-29 10:19:23   来源:环球网
内容摘要
泪水会暴露我们最私密的感情,可是你知道吗?人的眼泪还有更重要的价值,近期,俄罗斯西伯利亚的科学家首次在人的眼泪中发现了金纳米颗粒。

俄科学家在人的眼泪中发现金纳米颗粒 科技世界网


据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2016年9月27日消息,俄罗斯西伯利亚的科学家在人的眼泪中发现了金纳米颗粒。

据报道,这项研究是在俄罗斯科学研究院西伯利亚分院的新西伯利亚生物化学和基本医疗研究所进行的。为了获得足够的眼泪,约50名志愿者不得不使用安全无害的粉末状乙酰磺胺迫使自己流眼泪。普通的消炎眼药水中一般都会有乙酰磺胺,该物质能刺激眼睛流眼泪。  

通过研究,科学家首次在泪液中发现金纳米颗粒。 


澳科学家发明"眼泪密码" 角膜均有独特图像

泪水会暴露我们最私密的感情,但另一方面它是否也可以成为保护我们在网络上最私密信息的得力工具呢?

据英国媒体报道,澳大利亚验光师斯蒂芬·梅森最近成功发明通过扫描人类泪水作为密码的新技术。梅森将之称为“全球第一种一次性的生物密码”。梅森关注的是角膜,而不是被大多数光学扫描仪所扫描的虹膜,原因是黑客无法复制眼泪改变眼睛的独特方式。

据梅森介绍,“眼泪密码”扫描仪可甄别不同的人,因为每个人的角膜都有独特的图像。但是,如果黑客试图窃取并使用某人上次登录的数据,机器会认为其无效,因为它“懂得”每次扫描结果都应该要有细微的变化。

梅森说:“角膜表面因有泪水而湿润,因此我们的数据是实时改变的。我从任何一只眼睛中获取的数据都带有这些极为细微的变化。”

俄科学家在人的眼泪中发现金纳米颗粒 科技世界网


声音也可做密码

据报道,美国一家安保公司,研究出用声音做密码的技术。这种声音密码将应用于人们进出银行取款机间。

巴克莱银行则计划在英国推出指纹密码服务,服务对象包括一些公司客户。而智能手机生产商包括苹果、三星和联想等,都已经开始将指纹密码应用于智能手机上。

不过,生物密码技术目前并不完全成熟。有专家举了个例子,假如一个人的手指肿了,那么机器则无法识别出指纹密码。

应用前景

可应用于手机、取款机等

如今,简单的密码依然是大多数人保护个人隐私的最常见方式,但越来越多的泄密事件,令人们意识到,传统密码其实是一种充满漏洞的保密方式。为此,科学家开始转向研究如何用人体生物特征作为密码。

梅森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眼泪密码”技术能被纳入智能手机,以便能应用于核实支付、或者收发电子邮件和公司在线机密文件等功能。

此外,“眼泪密码”还可应用于自动取款机或进入机密区域的大门。


科学家研发新传感器 测眼泪可诊断眼外伤

对于战地医生或偏远乡村的医生来说,缺乏专业的医学设备条件使得他们很难判断患者眼外伤的情况。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了全新的便携式传感设备OcuCheck,通过测量患者眼泪中的维生素C含量即可帮助确定诊断患者的眼外伤的具体情况。 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科学报告》期刊上。

人类眼球表面泪液膜(Ocular tear film)中的维生素C(又称L-抗坏血酸)浓度在正常情况下相对较低,而眼球内部的玻璃体凝胶(vitreous gel)的酸浓度则相对较高。OcuCheck传感器的原理为采样患者泪液膜,通过测定其中的维生素C含量并于正常值进行比较。如果酸浓度高于正常值,则说明眼外伤导致了维生素C从眼球内部泄露至眼球表面,眼外伤的严重情况可以通过测定酸浓度来确定。

俄科学家在人的眼泪中发现金纳米颗粒 科技世界网


传感仪器的主要部分由数层材料以堆叠结构构成,包括一层滤纸,一层厚度为1纳米的石墨烯,一种能通过石墨烯的高分子聚合物,黄金电极,抗坏血酸氧化酶(Ascorbate Oxidase)。当传感器中的抗坏血酸酶遇到抗坏血酸后,材料中的高分子聚合物便开始通过石墨烯,传感器中的电荷发生改变,电极测定电量读取维生素C的数值。

目前OcuCheck已经应用至16例眼外伤患者的眼外科手术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仪器对于抗坏血酸浓度的测定高度准确。虽然该仪器尚未在创伤患者上实验,不过由于仪器测定精度并不会受血液影响,因而团队预测其测定结果仍会非常不错。该大学的衍生公司InnSight技术公司正在对传感器进行商用化开发,包括加入操作界面和便携式装置。


眼泪有毒?寨卡病毒可能这样传播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寨卡病毒可能在眼部存活,眼泪传播可能成为人类感染寨卡病毒的潜在途径。

美国《细胞报告》杂志近日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说,研究人员模拟人类被伊蚊叮咬的感染方式,对成年老鼠进行皮下感染,7天后在老鼠眼部发现活体寨卡病毒,28天后在老鼠泪液中发现病毒遗传物质核糖核酸(RNA),但没有发现传染性病毒。尽管如此,这不意味着人类感染者的眼泪不具有传染性,而是“可能存在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窗口期”。

“我们的研究显示,眼睛可以成为寨卡病毒的储存宿主,”报告主要作者之一、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医学院教授迈克尔·戴蒙德说,“我们需要考虑人感染寨卡病毒后眼部是否存在传染性病毒,以及病毒实际上可以在眼部存活多久。”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但医学界已经在精液、阴道、唾液等人类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地方发现了这种病毒,在老鼠身上的实验增加了寨卡病毒通过接触感染者眼泪进行传播的可能性。“性接触传播可能不是主要传播途径,有可能是唾液、尿液或泪液等体液传播,”戴蒙德说。不过,这一推论仍需进一步证明。

报告另一作者拉金德拉·阿普特博士说:“我们计划在人类身上进行相关研究,以发现角膜或眼睛其他部位是否存在传染病毒,因为这可能对角膜移植产生影响。”尚不清楚寨卡病毒如何转移至眼部,研究人员推断,一种可能是病毒穿透“隔离眼球与血液之间的屏障,通过连接大脑与眼部的视神经传播”。

俄科学家在人的眼泪中发现金纳米颗粒 科技世界网


“十一”出境游要当心

人类感染寨卡病毒后会出现发热、皮疹等轻度症状,但孕妇感染后可能给胎儿造成新生儿小头症等出生缺陷。大约三分之一的胎儿在子宫内感染寨卡病毒后,将来会出现神经炎症、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等眼部疾病;而对成年人而言,寨卡病毒可能导致俗称红眼病的结膜炎,一些情况下可能出现足以导致失明的葡萄膜炎。

2016年9月7日,针对新加坡等国家/地区寨卡病毒病疫情,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88号公告进行旅行警示,要求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加强联防联控,做好寨卡病毒病疫情监测。2016年8月27日,新加坡卫生部通报该国确诊首例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病例,截至2016年9月4日中午,新加坡境内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数已增至242例,其中23名中国大陆患者和1名中国台湾患者感染了寨卡病毒。另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美洲地区50多个国家和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发生了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质检总局警示公告提醒,近期前往新加坡等发生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的国家/地区旅行的人员,旅行期间应当采取严格预防措施避免被蚊虫叮咬,如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喷涂蚊虫驱避剂、使用蚊帐等。在新加坡期间自我监测健康状态,如被蚊虫叮咬并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时,应当及时就医。近期从新加坡等发生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国家/地区返回国内的人员,特别是曾去过已知有本地疫情流行地区或被蚊虫叮咬者,入境时如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当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口头申报,入境后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说明近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并在21天内继续喷涂蚊虫驱避剂,以免传播家人或他人。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