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馆科普化,萧山区四招“破题”

产经
TIME
2023-04-20 16:02
萧山区科协
分享

  科学在身边,科普在身边。杭州市萧山区自去年8月被列为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全国唯一试点区(县、市)以来,在全省率先启动公共场馆科普化工作。公共场馆科普化,简单说就是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馆中增加科普元素,通过科技“加持”开展场景式、沉浸式、交互式科普体验,让公众在看书、观展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走近科学,触摸科技。

  以萧山智慧·城市馆、萧山图书馆、萧山博物馆、机器人博展中心、中国数字音乐基地、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6家公共场馆,以及临浦镇、南阳街道2个镇街为试点,萧山正在通过“三个一批”等创新方式,摸索一条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普场馆建设新路子。

  破题一:促融促创,撬动文化场馆科普优势

  萧山区公共场馆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已建成一定规模(展厅面积在500平米以上)公共场馆约36家,在建较大规模公共场馆3家。依托这些公共场馆探索科普化之路,事实上,萧山早有行动。

  早在2008年,萧山区科协命名萧山图书馆为区科普活动中心。多年来,在区科协指导下,萧山图书馆在青少年科普教育、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去年,萧山图书馆在迎来百年建馆纪念之际,启动整体提升改造工程,推动科普化工作继续“提档升级”。不久的将来,萧山图书馆内将呈现一个“融·创 数智创意中心”,重点打造兼具探索性与创造力的城市文化空间,通过设置液晶互动屏、自助借还机、桌面检索一体机、声音图书馆、HiFi影音室等数字化体验设备,开展创客成果交流等互动服务,为市民搭建全方位学习交流的信息平台,培育智慧阅读的全新生态,最大程度发挥场馆的科普功能。

  萧山图书馆是全区充分发挥文化场馆特色、推动公共场馆科普化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区科协还积极对接中国水利博物馆、萧山博物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高帆摄影艺术馆等文化场馆,沟通科普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方式,策划出品“萧山区科普研学地图”,将上述文化场馆“串点成线”,撬动文化类主题场馆持续释放科普优势。

  破题二:做好“科普+”文章,打造智慧科技(科普)馆集群

  去年,区科协联合萧山智慧·城市馆举办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公共场馆@全民科普”亚运特展和“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打造的“体感亚运会”“创意脑洞AR”“怪兽工场”“舞林与武林”四个展区、20余个互动展项,吸引不少市民“打卡”,简单地动动身体、动动双眼,就可以轻松地畅游虚拟世界,增长科普知识。

  为推动场馆科普化建设,萧山智慧·城市馆专门建立了科普教育工作议事制度,先后出台《萧山智慧馆科普工作管理规章》《萧山智慧城市馆与学校协商联络制度》等,全馆充分利用全息投影、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沉浸式AI互动体验等开展科普教育,引进杭州低碳科技馆“流动科技馆”资源和专家资源,开展“萧萧读书会”“少年强国、航天筑梦”主题科普活动、世界环境日科普直播课程等,让市民能够在各种场景式、沉浸式、交互式的体验中,掌握科普知识。该馆现已成功创建为“杭州市首批红领巾奖章校外争章基地”“萧山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

  近年来,萧山智慧·城市馆、智慧交通馆、机器人博展中心、中国数字音乐基地、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等一批以规划展示、产业展示等为主的公共展馆陆续在萧山区开放亮相。区科协“借势发力”,积极做好“科普+”文章,联合这些展馆增设科普内容,并加大对公众开放力度,形成了具有萧山产业特色的智慧科技(科普)馆集群。

  目前,机器人博展中心已被认定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萧山智慧·城市馆、中国数字音乐基地正在争创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破题三:融入“一堂两中心”,实现“科普零距离”

  如今,农村文化礼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成为镇街、村社的“标配”,目前萧山区累计共有1600余家。充分利用“一堂两中心”设置科普墙、科普角等,让群众“天天见科普”,是区科协推动公共场馆科普化的又一创新举措。

  走进南阳街道潮都社区,“一堂两中心”已成为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阵地。依托“一堂两中心”,潮都社区聚焦省级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结合“南阳·Young”基层治理体系,定期发布“Young科普”,便利居民了解科普知识。

  同时,通过“南阳·Young”发布五水共治、食品安全、急救等科普活动供社区居民参与,让居民通过阅读科普知识、报名参加志愿活动获得积分,用积分可在线下“阳·MALL”店兑换自己心仪的物品,以积分奖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此外,潮都社区还积极打造科普直播间,开展科普直播课堂,让青少年争做科普宣讲员,为广大居民群众介绍亚运、健康、科技知识等丰富多彩的科普内容。

  据悉,自2020年以来,萧山区科协已整合40余所中小学校及教育培训机构、30余家社会公益组织、20余家文明单位及百余支志愿服务队资源,利用“一堂两中心”,开展国防(人防)科普知识培训、文化科普讲座、消防安全培训等各类科普活动1500余场,活动覆盖500余个村社,辐射3万余人。

  破题四:“三个一批”“四有机制”,持续护航科普化进程

  近日,萧山区科协组织召开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首次月度例会,围绕“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项目申报”主题,交流科普工作经验,谋划下一步工作。建立“一月一主题”月度例会工作机制,这是区科协推动公共场馆科普化工作的又一“破题”之举。

  为持续强化萧山区科普教育阵地建设,不断提升萧山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区科协积极探索工作机制,创新实施“三个一批”做法,制定落实“四有机制”,推动公共场馆科普化工作走深走实,实现公共场馆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个一批”具体是指“共建一批”,针对正在新建或拟建的所前镇零碳科技馆、萧山科技城的“光环梦中心”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绍剧艺术中心、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世界旅游博物馆等公共场馆,区科协从其建设运营之初就加强对接,主动融入科普元素,强化科普功能,推动科普与产业、文化、旅游、艺术等无缝融合。“认定一批”,对已建成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城市规划馆、体育馆以及相关产业展陈馆等,区科协因地制宜,通过科普教育基地认定、联合开展科普活动等方式,充分挖掘其科普资源,发挥其科普教育作用,丰富其公共服务内容。

  “融入一批”,区科协创新制定《关于建立基层科协工作“四有”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基层科协工作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科普、时时有责任”,推进基层科协工作标准化建设;并以“四有机制”为载体,以科技志愿服务下沉等方式,推动科普活动、科普资源、科普人才全面融入“一堂两中心”,使科普活动常态化、多样化、个性化,打通基层科普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公共科普服务“零距离”。

  区科协表示,下一步将以开展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全国试点工作为契机,持续推动萧山区公共场馆、“一堂两中心”增强科普展教功能,显著提升全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萧山模式”。计划到今年6月底,6家试点公共场馆均创建为区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2个试点镇街的“一堂两中心”实现科普全覆盖;到今年12月底,第二批8家试点公共场馆创建为科普教育基地,全区“一堂两中心”实现科普全覆盖。

  来源: 萧山区科协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之目的为传播更多信息,如内容不适请及时通知我们。

相关热点

  近日,多地医保部门发布公告,从今天起(20日)落实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牙冠竞价挂网“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措施,单颗种植牙的价格降低一半左右。...
互联网
  4月16日,黑龙江大庆赛车小镇疑似比赛车辆冲出赛道的视频在网络热传。相关视频显示,一辆深灰色小车停在赛道边的草垛里,车子已经损坏,有路人围观。车手被紧急送往医院接...
汽车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