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5年5月8日公开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拟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隐患建立统一规范。
隐藏式车门把手在碰撞、断电等场景下存在逃生与救援风险,电动式把手因电力中断可能失效,增大事故处理难度。此外,不同车型的开启方式差异(如杠杆式、电控弹出式)导致用户操作不便,甚至出现“开车门如同开盲盒”的体验。
当前国内外尚无专门规范车门把手的标准,国内现有标准仅覆盖耐久性、耐高低温等基础指标,未涉及应急功能设计。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隐藏式把手以优化风阻(降低油耗/提升续航)并增强科技感,但缺乏统一安全标准制约行业规范化发展。
技术要求
机械冗余设计:要求配备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确保断电或碰撞时可通过机械方式开启车门;
标识统一化:明确隐藏式/应急式把手的标志要求,提升紧急情况下的识别效率;
结构强度规范:强化车门外把手与内把手的强度标准,需通过动态试验验证防夹功能及可靠性。
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及轻型货车,是全球首个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的技术规范,由吉利、理想等车企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起草,计划22个月内完成制定。
通过强制要求应急机制和结构强化,降低事故场景下的逃生与施救难度,推动车企统一设计逻辑,减少因操作差异导致的用户困扰,同时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提供安全基准。
目前该标准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