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

企业
TIME
2025-05-27 16:28
贵州日报
分享

原标题: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

早上7点30分,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大德新区,杨宗英忙完家务活后,便跨上摩托车驶向东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灭火器安全检查、流水线设备巡检……熟练地完成一系列生产保障工作后,这位车间主管立即开始指导员工进行质量标准认定。

“打火机按压需要百发百中,中途不能断火,火苗高度要严格控制在2.5厘米到3厘米之间。”杨宗英顺手从成品区拿出一个打火机,认真为车间50多名员工讲解。

8年前,33岁的杨宗英带着一家6口从铜仁市德江县桶井乡搬迁到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大德新区。适应新环境后,他在离家不远的东亿电气找到了适合的岗位。由于勤学肯干,3个月便从普通员工成长为车间主管。

“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有一种便利叫上班不到1公里。”谈起生活的新变化,杨宗英满怀希望地说,“骑车10分钟就到工厂,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杨宗英工作的东亿电气,是2013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大龙的打火机生产企业,就业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吸引了周边乡镇的不少群众前来就业。通过培训后,很快就能正式上岗,目前公司员工有1300多人。

“打火机生产有几十道工序,难以完全实现机械化替代,因此对工人的需求量比较稳定。”东亿电气总经理欧阳仕说,公司生产的点火枪、打火机、电子防风机等5大系列80多种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实现出口额约1.04亿美元。

劳动密集型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是群众稳定就业的压舱石。近年来,大龙经济开发区立足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加强工业园区规划修编,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同时,大龙经济开发区借力优越的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积极完善供热、配电、物流等配套设施与功能;补齐工业污水处理、公共渣库、5G站点等基础配套,园区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

园区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业吸引力、带动力,以及产业聚集效应日渐显现,吸引466家企业聚集,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5万余个,带动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2055元提升至2024年的18888元。

不仅如此,大龙开发区还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思路,引导打火机、箱包、纺织服装、编织类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园区设厂。同时,还在搬迁安置点设置加工点,把来料加工延伸至社区,扩大家门口就业服务圈,让群众吃上“产业饭”,也有效破解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在龙江新区的品彩箱包车间,缝纫机奏响着生产交响曲。工人们手法娴熟地裁剪、缝制着箱包,争分夺秒赶制订单。

52岁的尚冬香坐在缝纫机前,将两片模板布料对齐,按下触屏开关,伴随着“嗒嗒”的声响,一条条紧密的线路顺滑地出现在布料上。不一会儿,箱包布料便缝制完成。

“这个机器操作起来很简单,不需要太高的技术门槛。刚搬来新区的时候担心生活没着落,现在来车间上班劳动强度不大,按件计薪,家里的开销完全不用愁了。”尚冬香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始终坚持把居民就业放在首位。未来将继续挖掘资源,开发更多适合居民的就业项目,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大龙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副主任冉启社说。‌

产业带动就业,就业反哺产业。在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这些企业工厂宛如镶嵌在山水间的璀璨珍珠,串起了共同富裕的幸福纽带,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之目的为传播更多信息,如内容不适请及时通知我们。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