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两岸匠心 ‘AI’在一起”第六届海峡两岸(福州)职工创新创业创造大赛启动。本届大赛首次将AI相关内容列入征集范围,并引入AI评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评估,提升评审效率与公平性。
据悉,本届大赛由福州市总工会、华榕(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科学技术局、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联合举办,福州市职工创新创业创造中心承办,旨在激发两岸职工创新动能,为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赛聚焦职工“四技五小两比”创新实践,重点围绕电子信息、光电显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海洋经济等领域,搭建两岸职工携手创新、共创未来的高水平平台。赛事分为职工四技创造组、职工就业创业组、两岸融合协作组三大组别,征集内容涉及重点产业链、未来产业、社会服务、AI相关等领域,面向两岸拥有相关核心技术或颠覆性商业模式且有融资需求的项目或团队。其中,“两岸融合协作组”将为台湾同胞提供定向辅导和资金支持,推动两岸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根据赛程安排,即日起至8月下旬为大赛报名、初赛阶段,符合参赛条件的企业、团队或个人可在大赛官方网站、福州市劳模工匠助企行平台专项通道、“福州工人E家亲”公众号报名。7月上旬,将举办首场线下大赛推介会,鼓励更多职工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投身到参赛的行列中;9月上旬,参赛团队将在复赛中通过现场路演或视频路演一较高下;10月上旬,产业供需对接会将推动创业项目与成果有效落地转化;决赛将于10月下旬举行,以现场路演方式进行,并同步进行网络现场直播。3个赛道分别评出金奖、银奖、铜奖若干个,奖金从2万元至10万元不等。比赛进程中,还特别设置“导师陪跑+职工三创魔方创业营”,将按照不同赛道开展不少于35场指导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模式,在福州与台湾两地同步进行。
本届大赛评委会阵容亦是颇有亮点。专家组组长由与三创工作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领衔,成员由全国劳模、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孵化分会专家、国内知名创投机构负责人等担任,凸显大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百人大赛评审团,由劳模工匠、创业导师、投资机构、产业链龙头企业高管等组成,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评判,确保评审工作在确保公正性的前提下兼具专业性、市场性和产业前瞻性。此外,初赛阶段还创新融入AI评分系统,由5位评委导师(技术、投资、产业专家)+1位AI“老师”(基于历史数据与创新指标)共同评分,通过数字科技提升效率与透明度。
为鼓励优秀项目落地福州,大赛组委会提供了一系列支持措施。进入复赛的项目或团队入驻福州市职工创新创业创造中心,将给予其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3至12个月的场地使用费减免。进入决赛的项目或团队将获得投资辅导并对接福州市新质生产力投资基金,推动产业化应用。此外,获奖项目还将优先推荐参评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曾参与三届大赛的福州市劳模、台商陈奕廷表示,近年来,福州市持续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引领企业、专家以及青年学生等,为全面提升福建的产业竞争力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阳光学院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台胞马彦彬参与了历届海峡两岸(福州)职工创新创业创造大赛的评审工作。“赛事的主轴精准扣合两岸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不仅聚焦AI等未来科技的产业应用,也顾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马彦彬说。
据统计,前五届大赛共吸引两岸5844支队伍参赛,已孵化84个项目落地福州,带动就业超1.5万人。(谢尚娴 林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