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审旗深耕SPPA项目二十九载 以政策“组合拳”精准护航妇女创业之路

企业
TIME
2025-07-24 16:28
中国妇女报
分享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冯晓英 高治刚 

自1996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实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贫困地区社会发展项目”(SPPA)的地区,内蒙古乌审旗妇联紧握小额信贷这把“金钥匙”,为农村牧区妇女创业梦想注入源头活水。二十九载深耕,项目资金已发展到852.3万元,覆盖全旗5个苏木镇、39个大组、152个小组的3.4万(人次)农牧民妇女

“没有SPPA项目,就没有我的今天。20多年前妇联给我的500元项目款,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我的创业梦想,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站在自家的牧家乐院中,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女企业家阿拉腾图雅感激地说。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呼和淖尔嘎查的阿拉腾图雅,是乌审旗SPPA项目惠泽万千妇女的生动缩影,更是这片土地上促进妇女就业增收、赋能“半边天”绽放光彩的璀璨实践。

发家致富的“金钥匙”

自1996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实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贫困地区社会发展项目”(SPPA)的地区,内蒙古乌审旗妇联紧握小额信贷这把“金钥匙”,为农村牧区妇女创业梦想注入源头活水。

项目基金从最初的189.6万元起步,贷款额度从每人500元跃升至如今的一万元。二十九载深耕,项目资金已发展到852.3万元,覆盖全旗5个苏木镇、39个大组、152个小组的3.4万(人次)农牧民妇女。

据介绍,乌审旗立足旗情与项目实际,出台了《乌审旗SPPA项目管理办法》,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将贷款年利率从9.6%大幅下调至3.1%,以政策“组合拳”精准护航妇女创业之路。

图克镇黄陶勒盖嘎查娜木日浩日乐的“饺子传奇”故事,在当地SPPA项目户中广为传颂。“我没出嫁时就知道有这个项目,婚后家里牛羊少,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就是靠着项目款,买了牛肉和面粉,天天在家包饺子,再拿到镇上超市寄卖。”

就这样,娜木日浩日乐靠着卖饺子挣到了“第一桶金”,此后又盖了蒙古包,办起了牧家乐,一步步走上增收致富路。

为妇女就业创业搭建广阔舞台

“银川之行让我打开了思路。过去养牛全凭土办法,缺乏科学意识。那次培训,不仅解了惑,更是帮我打开了科学养殖的大门。”一名参加过培训的妇女感慨道。去年4月,乌审旗妇联组织40余名项目骨干户,赴相邻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学习先进种植养殖技术。

旗妇联深谙“授人以渔”之道,将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妇女就业创业的核心抓手。充分发挥“联”字优势,携手企业、培训机构、社会组织,引入手工项目,打通销售渠道,精心组织种植养殖、电商、民族手工艺等紧贴需求的实用技能培训,为妇女就地创业、就近就业、灵活就业搭建广阔舞台。

阿拉腾图雅便是受益者之一。“SPPA项目的第一笔款,我买了高档面料丝线,绣制烟袋、靴套、宠物衣服……当年仅此一项就增收1.4万元。”在项目助力下,她的“金霞传统刺绣屋”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并发展为民族文化公司,成为传承技艺、联结姐妹、共拓市场的温暖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SPPA项目已累计开展种植养殖、刺绣、奶食品加工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近1200场次,惠及妇女近5万人次。

互助精神催生温暖力量

“多亏了姐妹们帮忙剪羊毛,不然我真不知要忙到啥时候。”牧民苏布德高娃看着前来解困的塔来乌素嘎查SPPA项目组成员,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到了剪毛季,牧区家家人手告急,十几名项目户成员闻讯后迅速集结,短短一天时间就剪完了。

“互助、互带、互帮、互动”——这朴实的八字精神,早已融入乌审旗SPPA项目。妇女姐妹们在生产上搭把手、生活上扶一把、情感上心连心、资金上共周转。正如苏力德苏木陶尔庙牧民嘎查萨日娜所言:“如今条件好了,1万元项目贷款不算很多,但SPPA项目凝聚妇女的这份情谊与力量,让我舍不得退出这个大家庭。”

据了解,项目实施以来,乌审旗SPPA项目妇女开展的剪羊毛、掰玉米、资助困境妇女儿童等志愿服务近万场次,这份超越经济价值的凝聚力,催生出温暖人心的力量。

乌审旗妇联主席刘萍表示,旗妇联以小额信贷为抓手,持续推动农村牧区妇女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SPPA项目不仅解决了女性创业的资金难题,更通过互助合作、技能培训等机制,激发妇女内生动力,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她力量”典范。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之目的为传播更多信息,如内容不适请及时通知我们。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