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锐技术陈绍忠:“Wi-Fi 7+AI”重构园区网络

数码
TIME
2025-07-31 11:18
通信世界网
分享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Wi-Fi 7商用进程不断提速,芯片与终端生态稳步推进;教育、医疗等行业的应用试点相继落地,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频谱资源短缺、部署成本高企等挑战,仍制约其全面普及。

作为专注于基础网络与物联网联接领域的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信锐技术在Wi-Fi 7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应用落地经验。工信智媒体(通信世界)记者就此采访了信锐技术无线产品部总监陈绍忠,请他分享Wi-Fi 7商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信锐技术的相关布局。

Wi-Fi 7商用成效初显,挑战犹存

“我国Wi-Fi 7发展已进入爬坡阶段。”陈绍忠表示,当前我国已形成成熟的Wi-Fi 7产业链体系,技术研发与商用落地均取得实质性进展,从核心芯片供应、终端设备生产到多元场景部署,已实现全链路闭环落地。

据了解,华为、新华三、信锐技术等厂商已推出吸顶式、高密吸顶式、面板式、室外型等全品类Wi-Fi 7 AP设备,可适配不同场景的部署需求;华为、小米、中兴、TP-LINK、华硕等品牌推出了覆盖价格区间覆盖229元至529元的路由器产品;市场上的主流旗舰手机也基本支持Wi-Fi 7功能。

与此同时,陈绍忠也提醒道,相较于全球Wi-Fi 7的发展进程,我国的进展稍显缓慢,仍面临频谱资源、技术体验与成本结构三大挑战。

其一,频谱资源限制成为性能释放瓶颈。国内尚未将6GHz频段开放给Wi-Fi 7使用,这直接导致其无法启用320MHz连续频宽。因此,国内设备即便搭载了Wi-Fi 7芯片,实际传输能力与高端Wi-Fi 6设备的差距仅在20%左右,无法形成“体验代差”。

其二,特性技术落地存在体验短板。Wi-Fi 7部分核心技术的实际表现尚未达到预期,削弱了用户升级动力。比如MLO(多链路操作)终端兼容性不足、4096-QAM应用受终端与AP距离限制等。

其三,成本结构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力。从产业链端来看,Wi-Fi 7设备的成本仍高于前代,如果Wi-Fi 7在体验上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用户对于承担更高采购成本的意愿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大规模普及。

面对挑战,陈绍忠指出,推动Wi-Fi 7规模化发展仍需技术、产业、市场三方协同,重点在以下方向实现突破。一是技术体验优化,推进终端网卡升级与兼容性适配,确保终端充分释放Wi-Fi 7的高速率潜力。二是产业链降本增效,推动射频元器件升级及规模化应用,将Wi-Fi 7成本降至Wi-Fi 6水平。三是生态共建,搭建跨行业联合实验室,加速AR/VR、云游戏等应用开发,例如通过与游戏厂商合作优化Wi-Fi 7网络调度算法,大幅降低云游戏时延。

“Wi-Fi 7+AI”重构园区网络

“在AI新时代,Wi-Fi不仅需要高速传输体验,还需要更优的安全体验与管理体验。”陈绍忠表示,信锐技术提出AI原生概念,将AI技术深度融入Wi-Fi 7,以实现更智能、更稳定、更安全的无线网络体验。

据了解,信锐新一代Wi-Fi 7全面采用双芯设计,即Wi-Fi 7业务芯和智感AI芯。Wi-Fi 7业务芯负责提供高速率、低延时的稳定网络,智感AI芯则通过AI技术感知环境、优化网络、保障安全。

在双芯加持下,信锐产品实现三大功能:AI智适应功能可无惧外部环境变化,通过算法决策最佳参数,实现信道、频宽、功率的智能自动化调整;AI智守护功能通过模拟终端用户行为,全程监测网络体验,实现主动运维感知;AI智安全功能提供无线上网全流程的安全防御。

在应用方面,信锐技术推出全品类Wi-Fi 7 AP设备,助推企业级网络升级。例如,中影(北京)电影制片厂园区部署近500颗Wi-Fi 7 AP,支撑园区高清制作、远程协作等核心业务;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通过近500颗Wi-Fi 7 AP构建校园网络,满足师生高密度接入、在线教学等需求。

此外,信锐通过“全网智能+小信GPT”方案,实现自然语言对话式运维无线网络,助力客户网络进入L3级别,实现有条件的网络自动驾驶。截至目前,信锐智感AI AP网络方案已交付近千个客户。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之目的为传播更多信息,如内容不适请及时通知我们。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