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日报记者 姜雪 文并摄
沈阳中街,故宫墙外,一位身着缂丝旗装的姑娘摇曳漫步,24岁的沈子凯找准时机按下快门。他是这里的旅拍定制师,用镜头串联古今。如今,“旅行打卡”成了刚需,一种融合妆造摄影、在地体验和情感交流的新职业悄然兴起。
“满街199元,你凭什么能收大几百?”面对游客的疑问,沈子凯总会耐心地指向身后那面墙,墙上挂满各式旗装,都是他的镇店宝贝。“这里不少是老匠人复刻的藏品,寸锦寸金。”他一边说,一边为镜前的女孩梳起“两把头”,将花簪一上一下插在一边:“这叫‘半边天’,满族姑娘最爱,三分俏皮七分灵动,特别配您。”

成为旅拍定制师,让沈子凯实现从“手艺人”到“专业师”的蝶变。
5年前,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沈子凯入了行,在别人店里从妆造师做起。5年间,他见证了沈阳文旅的绽放,去年底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这行门槛不高,极简版一部相机就可开张,也因此服务水平不一。想做长久,不能只拼价格,得比谁更懂这座城市、更懂这里的故事。”沈子凯说。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预约爆满,收费早已不是当年的“体验价”。“基础款几百,全天多个取景地跟拍上千。”顾客主要来自线上预定,更难得的是有了回头客。“旅拍能有回头客特别不容易。有位大连客人‘十一’假期拍了全家福后,又预订了‘雪中盛京’。”就这样,口碑加上网络流量,找沈子凯旅拍的顾客越来越多。“生意虽有淡旺季,但算总账,当初30万元的投入如今已回本。店里的5位摄影师、妆造师,每月能挣七八千。扣除员工工资和房租等成本,每个月能有3万元的收入。”沈子凯说。
“在我这儿,没有刻意的摆拍。大家随意走,自在聊。客人感受的是沈阳城,我们记录的是真性情。”沈子凯说,他的客人“不仅要准备好颜值,还得准备好听故事,店里的摄影师,个个都是‘沈阳活地图’”。这种独特的“妆造+摄影+文化讲解”的旅拍服务,尤其受家庭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青睐。
“我从江苏来到沈阳,最懂这座城市哪里打动外地人。希望游客带走的不仅是美照,更是旅行中最自在的记忆。”沈子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