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通私域直播中的“灰色营销”:老年人权益保护之困

热点
TIME
2025-08-12 16:38
科技在线
分享

  私域直播的兴起,让不少平台看到了连接商家与特定群体的商机,其中中老年健康消费市场因其规模庞大而成为关注焦点。作为私域直播领域的技术服务商,小鹅通在这一市场的布局中,逐渐显露出一些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问题。

  从行业现状来看,针对中老年群体的健康类直播,往往打着“养生科普”“专家指导”的旗号,实际却以推销保健品为核心目的。这种模式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重视和信息甄别能力较弱的特点,通过情感营销、限时优惠等手段促成交易,而《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等法规早已明确禁止此类变相推销行为,要求平台对商家资质和宣传内容进行严格把控。

  在小鹅通平台上,这类直播的操作方式颇具隐蔽性。部分商家将预录的“专家讲座”伪装成实时直播,配合社群内的一对一推销,模糊健康知识传播与商品销售的界限。一些主播在介绍产品时,刻意使用“治疗”“根治”等医疗术语,夸大保健品的功效,甚至将普通食品包装成“特效药”,误导老年人购买。而这些行为,显然违背了保健品宣传的基本准则。

  作为平台方,小鹅通虽声称采取了风险提示弹窗等措施,但在实际执行中,对商家资质的审核存在疏漏。部分缺乏“蓝帽子”认证、甚至属于“三无”产品的保健品,仍能通过平台上架销售。同时,直播内容的监管也存在滞后性,对于虚假宣传、违规话术的识别不够及时,导致一些违规直播间多次被封禁后仍换个域名继续运营,形成“打游击”式的营销闭环。

  这种局面直接损害了老年消费者的权益。许多老年人在诱导下购买了高价却无效的产品,事后想要维权时,却因私域交易的封闭性、商家信息的隐蔽性而困难重重。即便向平台投诉,也往往因证据不足或责任界定模糊而难以获得合理解决。

  随着监管部门对私域直播“穿透式管理”的加强,平台对商家的合规约束义务愈发清晰。小鹅通若不能从源头完善资质审核机制,升级内容监管技术,切实承担起保护消费者尤其是老年群体权益的责任,不仅可能面临更多的监管处罚,也会逐渐失去用户的信任。私域直播的价值,终究应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而非成为侵害弱势群体权益的工具。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之目的为传播更多信息,如内容不适请及时通知我们。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