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四号”微波星——可以“抓闪电”的卫星
2016-07-30 18:10:26   来源:人民网
内容摘要
对于短时临近天气及台风预报来说,如果能实时掌握温度、湿度、降水分布、台风实况等信息,那么绝对是得到“雪中送炭”式的支持。对于台风来说,目前利用绕着地球转的极轨卫星进行探测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卫星每在台风上空转过一次便有一次观测结果。但下次观测就要等它再转一圈回来,由于无法形成连续观测,其对台风预报的支持还有一定的不足。而即将上天的“风云四号”微波星,则有希望实现“风雨在哪儿,观测就到哪儿”的效果。

“风云四号”微波星——可以“抓闪电”的卫星 科技视界网近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计划于2016年年底发射的风云四号卫星,将借助国内首台闪电成像仪实现区域闪电探测功能,成为中国首颗可以“抓闪电”的卫星。

“风云四号”是中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发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509所抓总研制。卫星采用六面柱体结构、单太阳翼、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工作在距离地面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设计寿命7年。它可以从高空目不转睛地“凝视”地球,对地球观测的时间利用率接近80%,主要任务是获取地球表面和云的多光谱、高精度、定量观测数据及图像,实现大气温度和湿度参数的垂直结构观测,进行卫星图像、遥感数据、产品的广播分发,同时利用数据收集系统,自动收集多种地球环境参数,监测太阳活动和空间环境。

帮助“风云四号”实现“抓闪电”功能的,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研制的闪电成像仪。这是国内首台地球静止轨道光学遥感器,填补了中国在闪电光学探测、星载探测等方面研究的空白。该仪器可对中国及周边区域闪电进行探测,每分钟可拍摄500张闪电图,并探测闪电的频次和强度。通过对闪电的实时、连续观测,再与云图叠加起来,可实现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与跟踪,提供闪电灾害预警。

目前,“风云四号”已完成与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星箭分离冲击试验,正在开展发射前各项测试和试验,后续还将进行部分大型试验和出厂前的改装工作。

 

拓展阅读>>>


 

“风云四号”微波星——可以“抓闪电”的卫星 科技视界网 “天源一号”首次实现中国卫星“空中加油”

此前,从国防科技大学获悉,由国防科技大学自主设计研制、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天源一号”卫星日前在轨加注实验载荷,已成功完成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管理与加注、高精度推进剂测量等9项在轨试验。相关数据表明,中国首次卫星在轨加注试验取得成功。

“天源一号”是中国首个卫星在轨加注飞行试验系统,具有集成度高、自主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

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升空后的几天里,“天源一号”根据预定计划进行了卫星在轨加注核心关键技术试验与验证,获取了3种贮箱加注全过程的完整视频和相关试验数据,加注过程稳定,测量与控制精度高,实测结果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卫星在轨加注类似飞机空中加油,通过直接传输的方式对卫星进行气、液补给,可大幅延长卫星在轨寿命,提高卫星机动能力。

据测算,如果给静止轨道上的卫星补给60公斤燃料,即可延长卫星寿命12个月,创造近亿元的经济价值。因此,卫星在轨加注一直是国际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仅有美国等极少数国家开展过此项试验。

 


 

“风云四号”微波星——可以“抓闪电”的卫星 科技视界网美欲打造“太空部队” 用卫星御敌

据外媒报道,美国空军空间司令部司令约翰·海顿对外透露,美军将建立新型兵种的计划。据称在该计划下,美军士兵要利用现有的卫星和武器来保护美国。

约翰·海顿在《太空使命部队:未来空间战争的主力军》中写道:“我们的太空部队必须展示自己的能力: 一种快速反应的思维和应对以及如何在太空环境中作战。”这样一份八页的白皮书概述了整个计划。海顿还补充道:“如果不能够迅速转变,我们将失去在太空中的竞争优势,并危及自身能力,从而无法赢得我们的竞争对手。”

该计划的目的是更好地武装飞行员,教授他们如何在受到威胁的环境中使用军用卫星以及应对威胁的策略。该计划要求士兵接受四至六个月的强化培训,然后再花在四至六个月对他们新学到的技能进行测试,考核方式为老兵带新兵。

 


 

“风云四号”微波星——可以“抓闪电”的卫星 科技视界网日本政府与欧洲卫星定位合作

据外媒报道,日本政府为了进一步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他们将与欧洲卫星系统合作,让卫星能够更好的指导汽车在道路上更好的行驶。

此次日本与欧洲的卫星定位系统接轨,就是实现日本版GPS“准天顶卫星”和欧盟的“伽利略导航系统”发送的信息信号的语言通用化。这次接轨之后,面向日本生产的无人驾驶汽车在其他国家也能正常使用了。这样可以更好的降低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同时能够将日本无人车推向全世界。

日本政府和欧盟委员会最近成立了力争推动卫星接轨的“日欧卫星定位对话”。为了开发实现准天顶卫星和伽利略信号通用化的系统,将在2016年内制定具体的路线图。根据估算,自动驾驶系统方面到2030年相关产业规模将增至年7万亿日元。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