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入“寻常百姓家” 航天技术“下凡”服务国计民生
2016-04-25 09:55:00   来源:光明网
内容摘要
2016年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沧桑巨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向着“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行。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发展航天,对百姓的生活有什么用?在有的人看来,航天技术高高在上,与日常生活相去甚远。实际上,航天技术早已“下凡”,飞入“寻常百姓家”。

建设航天强国 科技世界网

 

1970年4月24日,是一个注定要被写入中国航天史册的特殊日子。这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用20.0009兆赫的频率播送出《东方红》乐曲,从此奏响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华美乐章。

2016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4月24日这一天又被赋予了新的寓意,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沧桑巨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向着“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行。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发展航天,对百姓的生活有什么用?在有的人看来,航天技术高高在上,与日常生活相去甚远。实际上,航天技术早已“下凡”,飞入“寻常百姓家”,服务着我们的国计民生。

卫星导航、高层灭火系统、烟雾报警器、车载夜视仪……如今的航天事业多了一层亲民、多元和活力的色彩。据数据显示,中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目前中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被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民用航天产值已占据航天总产值的半壁江山,投入产出比高达1∶10,航天科技早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倍增器。

 

为国家信息安全铸盾

据统计,中国93%的计算机仍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Intel处理器,而近年发生的Windows蓝屏、Windows XP停止提供服务、“棱镜门”等事件,频频敲响了信息安全的警钟。

为国家信息安全铸盾 科技世界网“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魂’。可以说,长久以来我们的信息安全命脉始终握在别人的手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706所研究员蒋志翔说。

为全面推动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航天科工集团按照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的要求,整合集团内外部具有安全可靠相关实力单位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覆盖CPU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软件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承担起“自主可控”的重任。2015年7月1日,中国首个涉及上千台计算机的自主可控安全网络和信息系统,在集团投入试运行。

此外,航天科工集团经多年打造的“金税、金卡、金盾”三大系统,被誉为新税制“生命线”和“撒手锏”,成为打击偷漏税的一柄“利剑”,服务着国家经济安全。2014年9月研发的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制证设备及系统在全国全面启用,实现了全程自主办理。

 

树立“智慧城市”样板

“城市,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但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是我们所期待的呢?

树立“智慧城市”样板 科技世界网在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翔看来,智慧城市是这样的:一个生活在智慧城市的人,手握移动终端,轻轻触摸一下屏幕,即可完成医院挂号;吃的问题或许不用那么发愁了,将有一套食品药品安全监测系统,实时跟踪食品和药品的“行踪”;在“智慧交通”体系下,“交通流”合理分布,人们可以规划最优出行路线。

“航天科工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深度融合了信息技术和城市管理,有巨大的优势。”周翔说,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航天科工的传统优势,航天科工还拥有亚洲最大的系统仿真中心,这为智慧城市规划仿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参与建设的吴中太湖新城将成为绿色智慧的典范、新型城镇化的样板”。

哈尔滨作为东北老工业城市,城市地下管线繁多,再加上多头管理、野蛮施工,曾出现一年挖断百起管线、损失近亿元的情况。航天科工集团带着航天高科技技术进驻了老东北工业基地,开展哈尔滨智慧城市系列项目的建设。项目利用卫星应用技术,建立地面信号增强站,可以实现管线精确定位。建成的监控系统可以检测管线泄漏、渗透、爆管,有效避免了挖断、漏点隐患。

 

智能机器人挑起“智造”重担

“中国制造2025”划定了十个重点领域,包括航空航天装备和机器人等。航天科工集团三院积极投身智能制造,以智能机器人为切入点,摸索具有航天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

智能机器人挑起“智造”重担 科技世界网“近几年,三院以智能机器人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以系统集成为先导,以攻克机器人关键技术瓶颈为重点,积极培育机器人产业。”三院院长李立新介绍,三院机器人的研发已经涵盖机器人系统、人工智能等五大专业。

与此同时,打上“航天制造”标签的机器人已悄然走入诸多领域:2013年,三院自主研产的中国首台放射源装卸机器人交付中海油,将工人从放射源装卸的严重威胁中解放出来;台式工业机器人研产成功,已为汽车电子、军工电子提供服务。

此外,面向反恐、侦察、排爆、核电站巡检、煤矿巷道探测等方向,三院33所开发了中、小型移动类机器人。“机器人不需要休息,不要加班费,更不会跳槽。”当被问到为什么搞机器人研发时,33所智能机器人研究室主任张新华幽默地作出回答。(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科技世界网

 

相关新闻:

首个“中国航天日” 这些事你不能不知道

4月24日为什么成为“中国航天日”?

迎接首个“中国航天日” 续写“东方红一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