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注吕梁 驿暖青春

企业
TIME
2025-11-19 09:28
中国青年报
分享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子凡 记者 王喆

秋日傍晚,农产品电商主播小周刚结束一场直播,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今天又卖出了200多单!”他兴奋地说。此前,由于缺乏货源渠道和直播经验,小周的直播间人气低迷。转机出现在他走进山西吕梁“青春驿站”后——驿站不仅请来直播达人手把手教学,还帮助对接中国联通电商扶持政策,申请免费流量扶持,为他的创业铺就坚实的“资源路”。

类似小周的故事,在吕梁多个“青春驿站”中上演。日前,随着第三批40处站点集中授牌,435个“青春驿站”已在吕梁深深扎根。这些遍布革命老区的暖心驿站,通过独特的“政企协同”模式,为快递小哥、创业者、高校毕业生等多元青年群体,织就一张覆盖吕梁全域的“青春服务网”。

今年年初,团吕梁市委围绕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目标,启动系统性规划,着力打造服务青年的“青春之家”。调研发现,随着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吕梁市的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直播电商从业者等群体日益庞大,他们普遍面临“歇脚难、充电难、融入难”的现实困境。而传统行业的青年教师、医护人员等群体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需求。

为精准把握青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团吕梁市委组建专项调研团队,与一线青年从业者面对面交流。

“我们不需要花架子,只需要实实在在能休息一下、给手机续个电的地方。”一名90后外卖骑手的心声,道出了许多新兴领域青年的共同诉求。

基于深入调研,团吕梁市委将“青春驿站”服务对象细分为基础公共服务领域青年、新兴领域青年从业者等7类优先服务青年群体,涵盖全市主要青年类型,并将“青春驿站”定位为“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通过“基础保障+特色成长”的双层服务模式,既解决燃眉之急,又助力长远发展。

明确需求后,如何实现高效覆盖成为关键。团吕梁市委创新提出“政企协同”建设模式,充分利用银行、通信企业网点分布广、服务基础好的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快速覆盖。在这一思路下,晋商银行吕梁分行等首批4家共建单位率先启动,随后第二批、第三批各5家单位陆续加入,形成14家单位共建的格局。

各共建单位立足自身优势,精准对接青年需求。建设银行吕梁分行升级“劳动者港湾”,满足青年歇脚、充电、咨询等即时需求;农业银行吕梁分行开展金融知识讲座等多维服务;中国联通吕梁分公司依托5G与VR技术设置科技体验区,组织数字技术分享会,并设置就业创业政策屏,同步企业需求;交通银行吕梁分行为青年创业提供金融支持……从基础服务到专业支持,一个满足青年多元化需求的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作为第二批共建单位,中国电信吕梁分公司将驿站打造为“微型数字生态系统”。“我们以‘数字赋能青春’为核心,依托全市1287个5G基站和千兆光纤网络,为青年提供在线职业培训、创业项目路演等数字化场景支持,更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连通市县分会场,助力构建‘市级统筹-县域联动-网格触达’三级服务体系。”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任旭东介绍。

在服务落地上,各驿站不断创新。“驿站的门开着不算‘服务’,能帮青年把‘烦心事’变成‘顺心事’才是真服务。”联通驿站负责人梁锴告诉记者。他创新打造“精准服务法”:为求职青年搭建“就业桥”,组织就业沙龙;为创业青年铺就“资源路”,提供创业指导和资源对接;为在职青年组织“社交圈”,定期举办各类交流活动。

其中,每月举办的“青春茶话会”深受欢迎,主题从“职场压力”到“兴趣分享”,还组织户外徒步、读书分享等活动。“以前下班就宅家,现在每周都盼着驿站活动,在吕梁不孤单。”一名参与活动的程序员感慨。

团吕梁市委还依托驿站打造思想引领的“红色阵地”,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党的创新理论,引导青年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为确保驿站持续发挥效能,团吕梁市委建立了完善的运营机制:“月度调度”协调解决运营问题,推动服务标准化;反馈机制收集意见,动态优化服务;联动机制确保服务触达。这些机制成效显著,截至目前,435处“青春驿站”已覆盖吕梁市全域,在商圈、交通枢纽、产业园区周边形成密集服务网络,累计服务青年超两万人次,“15分钟便利圈”基本成型。

“驿站就像给我们这些‘流动青年’安了个温暖的家。”吕梁市网约车行业青工委主任林小红说,“奔波中有了歇脚、充电、获取帮助的地方,心里特别踏实。”

“以前觉得志愿服务是单向付出,现在驿站让我们感觉到自己也在被照顾、被温暖,这让我们更有动力继续前行。”青年志愿者刘辉说。

泰化商圈团工委书记王鹏认为,“青春驿站”精准解决了服务商圈青年的难题,“它既是创业青年的政策咨询站,也是一线员工的休息充电所,更是商圈青年互动联谊的新纽带,真正凝聚起了散落在各处的青春力量”。

“团组织建到哪里,驿站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团吕梁市委副书记郭峥表示,“青春驿站”是吕梁共青团凝聚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的主动实践,更是这座城市对青年发出的温暖邀请。未来将持续深化驿站功能,“打造思想引领的‘红色阵地’、成长赋能的‘活力阵地’、服务民生的‘暖心阵地’、社会融入的‘联结阵地’,让驿站真正成为青年‘愿意来、用得上、离不开’的成长港湾”。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之目的为传播更多信息,如内容不适请及时通知我们。

相关推荐

1
3